石狮、惠安海域赤潮有所消退 再次提醒:慎食相关海域贝类!

泉州晚报   2017-06-13 08:16

­  在崇武海域,渔船旁边出现的暗红海水就是赤潮发生区域。

­  连日来,泉州市石狮、惠安海域相继发生赤潮。各级相关部门密切监视监测相关海域变化,对受赤潮影响海域加强监控、巡查,禁止采捕受影响的海产品,杜绝受影响海产品上市流通。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昨日赤潮有消退的迹象。

­  形成这次赤潮的链状裸甲藻(资料图片)

­  鉴于出现疑似食用淡菜(贻贝)中毒事件,相关部门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食用受影响海域的贝类海产品。

­  走访 相较前几日有所消退

­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惠安崇武大岞港,几片呈现暗黄色的水域,与周遭的蓝色海域泾渭分明。此时正是退潮时期,但是这几片暗色的水域并没有随着潮水退去。“不是泥沙被卷起来,是的话会恢复(蓝色)再变暗。”大岞村几名渔民告诉记者,这就是赤潮。

­  在崇武古城后门附近的半月湾海域,记者也见到了类似的情况。

­  “相较前几日,区域没那么大,颜色也没那么深了。”崇武镇沿海居民称,从他们目测的情况看,赤潮好像消了不少。惠安县海洋与渔业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昨日上午该局渔政船到大岞海域巡查时,发现赤潮消失了不少。

­  记者了解到,惠安海域已被列入相关部门的监视监测范围。

­  进程 赤潮密度有所下降

­  昨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了解到了石狮、惠安海域出现赤潮的大致进程。

­  昨日下午,崇武大岞海域出现泾渭分明的两种颜色,当地居民称是赤潮引起。

­  6月6日10时,石狮市海洋与渔业局通知:梅林码头附近海域疑似发生赤潮,相关部门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监视监测。其时,海水颜色异常,呈暗红色片状漂浮在海面上,面积约2平方公里。种为链状裸甲藻,本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赤潮已经发生。6月7日,梅林码头赤潮面积约3平方公里;6月9日,梅林码头赤潮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东埔渔港及附近海域赤潮面积约5平方公里;6月10日-11日,梅林码头及东埔海域海水颜色未见异常,密度均低于赤潮基准密度。

­  6月9日,惠安县海洋与渔业局接到崇武镇养殖户反映,崇武镇大岞、西沙湾至高雷山附近海域水质变色,疑似发生赤潮。随后,国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进行监视监测发现,海水颜色异常,呈暗红色片状漂浮在海面上,面积约7平方公里。种为链状裸甲藻,本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赤潮已经发生。6月10-11日,大岞、西沙湾至青山湾附近海域,赤潮面积均约为10平方公里。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石狮市政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南安市领导调研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
  • 南安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