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人员在石狮调查 调查内容与老鼠有关
石狮日报 2017-05-15 10:02
为了解我市鼠密度水平及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情况,日前,省、市、县三级疾控专业人员在我市开展为期1周的鼠密度及鼠间流行性出血热带毒率调查。他们采用笼夜法进行捕鼠监测,同时采集捕获老鼠的肺、肝和血液等标本,低温保存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
据悉,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与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即气溶胶进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黏膜及螨媒叮咬)而受感染。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重症患者则表现高热、中毒症状,来势迅猛、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市亦有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报告。
市疾控中心提醒:夏季是鼠类活动高峰,灭鼠防鼠,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记者 许长财 通讯员 吴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