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构建“大调解”体系 及时化解矛盾
记者从石狮市综治办获悉,今年1至5月,基层人民组织排查调处365件,成功率达99.1%。构建“大调解”体系,为促进平安石狮添加和谐力量,成为我市综治建设的又一大亮点。
多元调解体系日渐完善
据统计,目前我市成立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71个,打造“交通事故和谐调处中心”、“医患纠纷调委会”等行业性、区域性多元调解组织35个。
其中,在沿海五镇实现“渔业协会”全覆盖,协助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近年来就地化解率达100%。沿海地区“讨海”人众多,虽然近年来我市持续大力强化监管渔船管理工作,但船长与渔工的矛盾仍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工伤赔偿上。
对此,沿海五镇的渔业协会充分发挥专业的行业优势和地域亲近的感情因素,确保第一时间介入矛盾调解中,扮演好中间调停的角色。此外,除了做好矛盾调处工作,渔业协会还常态化组织开展安全培训,进一步强化渔民的安全意识。
个人命名的调解室涌现
另一组数据显示,在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我市选举、聘用人民调解员达1138人,打造了“美莲调解室”、“徐灵友调解工作室”等一批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室。
宝盖镇“美莲调解室”于2013年揭牌成立,这是全市首家以人名命名的调解室。截至去年的数据显示,蔡美莲自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来,调解矛盾纠纷1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涉及金额达3865.5万元。记者在“美莲调解室”看到,墙上挂满了群众送来的锦旗。调解工作中,大多涉及外来务工者的工资纠纷。“他们外出工作不容易,权益受到侵犯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帮忙维护。”蔡美莲说。
而在凤里的“徐灵友调解工作室”,徐灵友调解的纠纷案件达1500多件,被亲切地称为“金牌调解员”。
柔情调解呈现新亮点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近两年来石狮市公安局在调解上不断创新调解模式,渗透更多的文化力量,创新引进“榕情调解”、“邻里井调解”等新型文化调解模式。
“榕情调解”设在鸳鸯池公园“e”警务室旁的一棵榕树下,摆放了一张茶桌和几张凳子,在开放的公园榕树下开展调解工作,气氛很轻松。此外,凤里派出所民警黄文敬介绍,向矛盾双方或多方详解凤里辖区宽仁社区的“入宽三日即宽人”的“宽仁理念”,让大家在传统地域文化的熏陶下共同化解矛盾。
“邻里井调解”设置在永宁派出所内,引用永宁“邻里井”、“半边井”的典故,把“邻里井”搬进派出所,设置了“邻里井”调解室,布置了实物模型、图片等,认真讲好和谐“邻里井”典故,传播邻里和谐理念。(记者 杨德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