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永春一老师收藏结婚证:见证一代代人的幸福

泉州晚报   2017-09-08 11:13

  旧时婚书,大多用红纸墨书,有些人不以为然,容易随意扔掷。吕志华介绍说,以前的婚书制作精美,有的是绢面、硬本、手绘,人们虽有保存,但为数极少,一般是富豪绅士人家所用。婚书写有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姓名、祖宗三代名号及生辰八字,体现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图案及颜色基本都以红色为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婚证书,形状改为“奖状式”,有的四周由石榴、稻穗、白鸽等精美的图案组成,颜色依旧是红色基调。结婚证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有的有标语和革命口号,如“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婚证书四周的镶边也由以前的鸳鸯图案改成了红五星和向日葵。

  “与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变化有所不同的是,结婚证的颜色始终没有太多变化,都是以红色为基调,只是不同时期,使用的红色也不一样,有紫红、大红、淡红、玫瑰红等色调。”吕志华说,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结婚证书的式样和大小不同,但基调永远是吉祥的红色。

64006a7403ae1b1c378357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申请书

64006a7403ae1b1c378358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印上了倡导婚姻自主的内容

  体现婚姻观念的进步

  在吕志华眼里,结婚证书不仅能够了解社会,透露民情,也是时代变迁的记事簿,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代的婚书像一本折叠的礼单,整个婚书上连结婚双方的名字都没有,只有双方家长的交流内容,充满了“婚姻包办、媒妁之言”的味道。

  1914年,曾有规定要求每纸婚书贴印花税票一元,还明确规定:“婚书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于法庭上无合法凭证之力。”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印花税票在当时社会的婚书上有着政府印章的作用。自此,手写的婚书逐渐被油墨印刷的结婚证取代,但在婚书的填写上,新郎的名字不仅要在新娘之前,而且字号大,距离也要拉开,仍然有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新文化的影响,婚书出现了反对包办婚姻,倡导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内容。当时,由于战乱,农村住户很多是家徒四壁,结婚时男女没有能力到店铺里购买油印的婚书,于是出现了一种手绘的婚书。而大户人家的婚书则制作精美,选择硬纸、绢面的形式,只是结婚证书那时没有统一称呼,有的叫“鸳鸯证”,有的叫“鸾凤证书”等,图案多为白头翁、牡丹花、喜鹊、梅花等象征着吉祥富贵、长寿幸福的花鸟。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