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现明代永乐古大厝 改写出砖入石历史
2013-11-04 08:50 来源:东南早报
0
泉州台商投资区郭氏三世祖厝上的出砖入石
今年3月7日报道了惠安五座修建于明清朝代的古大厝,建造时间可能比“省保”单位刘望海故居还要早上30多年,这意味“出砖入石”历史往前推了30多年。
昨日,泉州文史界公布了一条重大发现: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乡下埭村克圃自然村的郭氏三世祖厝,建筑时间在明初永乐年间,此乃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出砖入石的古厝。这也意味着闽南古建筑“出砖入石”的历史又往前推移百年了……
【回溯】
惠安古厝砖石古墙 改写出砖入石历史
闽南地区民居出砖入石建筑工艺究竟始于何时?因无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只能靠目前观察到的古建筑来推测。
今年3月份,泉州文史界专家来到惠安县螺阳镇东风村的古大厝考察,这五座修建于明清朝代的古大厝,占地6000平方米,形成一处罕见的明清建筑群落。大厝正面的一堵斑驳的砖石古墙,是闽南典型的出砖入石风格。
据悉,该古大厝内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专家称其建造时间可能比“省保”单位刘望海故居还要早上30多年。刘望海故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现存最古老的民居之一。
常年从事闽南古建研究的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曾在采访中说,泉州建筑的“出砖入石”风格,是明代1604年大地震灾后重建时,泉州城百姓对碎石头加以利用,修筑屋墙,从而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当时,姚洪峰在看了惠安螺阳镇的古大厝建筑群后称,“这处古厝群最早修建于明代1538年,这也意味着出砖入石要往前推几十年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