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正文

泉州台商投资区现明代永乐古大厝 改写出砖入石历史

2013-11-04 08:50 来源:东南早报 0

  
土耳其博德鲁姆城堡上的出砖入石,在选材用料和砌筑方法上与泉州惊人相似。

【发现】

百崎距今约600年 古厝使用出砖入石

  事情还得从2013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地调查说起。今年上半年,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队副队长张红兴,与队员们一起到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沿海渔村,实地走访进行水下考古陆地调查。来到百崎乡下埭村克圃自然村时,意外看到一座距今约600年历史的郭氏三世祖厝,完好地保存着闽南特色建筑“出砖入石”。

  克圃自然村位于百崎回族乡南端,下埭村北侧,三面依山,一面临海。郭氏三世祖厝则坐落于克圃自然村的东南,南距沿海大通道直线距离约500米,其南侧50米处为明永乐中期(1414年左右)建的“番仔城”(实为抗倭城墙)旧址。

  郭氏三世祖厝坐东朝西,多年前已坍塌废弃,房屋旧址被绿色植被所覆盖。古厝木构架早已腐烂殆尽,目前仅残存四壁,其中前、左、右三面为石墙,后面墙壁使用出砖入石建筑方式。这面使用出砖入石建筑的墙壁,现残高约2.4米,残长约16米。

  墙体以长方形石块为主,横向平铺,两块石块间的缝隙用上下叠压的红色瓦片、碎石片填充,纵向错缝叠压。出砖入石的材料为石条、石块、红瓦、小碎石,其中石头有长条形和方形两种,质地为土黄色花岗岩。墙体中不见砖,只有红色方形较薄的板瓦或小碎石块。

郭氏三世祖厝 建造于明代永乐中后期

  《百崎郭氏族谱序》记载,明洪武九年(1376年),郭德广的次孙郭仲远(1348~1422年)携妻儿由法石迁徙来惠安,“择于惠邑海滨百崎山下筑室居焉”,郭仲远为郭氏家族开发百崎的一世祖。

  现居住在百崎乡克圃自然村的郭氏后人郭家琳老人说,郭氏三世祖从百崎村迁至克圃自然村开始兴建家园,现存的郭氏祖厝旧址就是三世祖建造的。

  张红兴介绍,按照郭氏一世祖开发百崎时年龄为38岁来推算,到第三世在克圃建古厝时隔约40年。根据现场考察,郭氏三世祖古厝残存墙壁中的石条,无论是质地、颜色、还是工艺,都与旁边的明代“番仔城”旧址石料十分接近。此外,该古厝的建造手法与典型的出砖入石工艺相比更具原始性。

  张红兴根据以上种种迹象,推测郭氏三世祖厝的建造时间应在1415年前后,即明代永乐中后期,“是为出砖入石工艺原始阶段”,“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出砖入石的古厝”。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台商区6日7时起停水36小时 请市民提前储水
下一条:六旬老汉深夜偷猫卖 张坂镇村民合力将其抓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