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企业 > 泉州企业新闻 > 正文

泉州砖机企业首次并购德国同行 借力收购掌握核心技术

2014-09-11 10:57 来源:泉州晚报 0

  “收购德国企业后,第一台最新研发的砖机已经完成,并将亮相11月份的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宝马展。”日前,记者从业界获悉,泉州一家砖机企业已完成对德国一家老牌混凝土砌块及铺路砖机机械厂家的收购,成为国内砖机行业中首家跨国并购的企业。日前,收购的德国工厂已经投入生产,并将在未来承担研发新产品的职能。

  工程机械业掀起跨国并购潮

  时光回溯到去年5月份,多次到德国考察学习的泉工股份董事长傅炳煌和总经理傅鑫源,在德国参加国际机械宝马展期间获得一个消息,德国一家有着53年生产工艺,拥有7000多家全球客户的混凝土砌块及铺路机械专业厂家—策尼特濒临破产,并有意将企业出售。

  “这对于渴望获得先进生产技术的泉工来说是一个机遇。”于是,傅炳煌决定将这家拥有全球最成熟生产免托板设备技术的专业厂家收至麾下。

  聘请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经过3个多月的企业盘点,完成一系列法律程序后,今年7月1日,泉工成功将这家老牌德国企业纳入麾下,完成了国内砖机企业的首次跨国并购。

  “此前与德国企业多有接触,因此这次收购较为顺利。”傅炳煌告诉记者,厂房、员工、技术等软硬件都收归泉工所有。收购前,这家企业并未停产,如今生产也在继续推进,且收购后的第一台最新研发的砖机已面世,并将亮相今年11月份的国际机械宝马展。

  从全国范围看,在工程机械行业的跨国并购中,泉工并非个案。此前,三一重工(600031,股吧)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其后,柳工(000528,股吧)亦斥资3.35亿元人民币,收购波兰HSW工程机械业务单元项目;徐工集团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施维英;最近,中联重科(000157,股吧)在并购意大利CIFA之后,又将荷兰Rartar35%的股权收入囊中。

  借力收购掌握核心技术

  据了解,目前,跨国并购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可谓“风起云涌”,原因何在?

  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监戴福全告诉记者,作为收购方的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走向国际化,而资本运作是最快的方式,可以迅速将成熟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转化成自己的竞争力;对于被并购的国外企业,他们需要做大做强,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巨量的资金去发展,并购双方相得益彰。

  近年来,由于整体行业不景气,提升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据介绍,泉工收购策尼特看重的,就是其过硬的生产技术。

  傅炳煌告诉记者,德国机械企业不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管理人员100%大学毕业,技术工人都具备工程师的资质,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率几乎为100%。“未来,德国工厂除负责部分生产之外,主要以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为主,国内工厂负责生产和销售。接下来,公司计划将所有员工分批次送到德国工厂学习德国技术,同时也会派出德国员工到泉州工厂指导生产。”

  据介绍,未来泉工产品将包括完全德国制造和中西合璧的产品。就在前一段时间,国内生产的一套砖机,送到德国工厂去修改,德国技术人员修整了200多处细节,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200多个细节修改,是德国人精益求精带来的质量提升,泉工也因此实现了从中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迈进。”

  避免并购后消化不良

  不过,面对工程机械行业收购海外公司频频的动作,业内人士表示,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要综合考虑公司的战略定位和业务方向,要对合作对象有深入了解,避免并购后产生消化不良现象。

  戴福全认为,并购最难的是企业文化和管理思路的融合,目前企业普遍的做法是保留原来团队的基本稳定。收购的风险和收益一样大,如果收购了一家不合适的企业,消化不良,对收购方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

  如今,泉工已经掌握了德国企业最先进的世界免托板技术,如何转化吸收融合,企业该如何管理,成为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德国企业的破产不在于技术问题,而在于人工成本的逐年攀升。”傅炳煌坦言,同时,策尼特的管理与国内企业有着诸多不同,最突出表现在没有激励机制,管理层与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当。因此,如何在遵守当地法律和文化的基础上,将国内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融进当地企业,是收购以后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记者 黄文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食企辟新路“杀”进饮料行业 建基地买设备拓市场
下一条:泉州调结构稳提升 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