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泉港山腰街道实施五大战略 打造绿色石化新城中心区

2015-07-13 14:43 来源:泉州晚报 0

在庄重文实验小学,学生们欢快地跳着竹竿舞 

  文化名街 延续“锦绣”文脉

  山腰街道处于闽南语系和莆仙语系过渡区域,各类民间戏曲十分活跃,素有“戏窝子”、“曲窝子”之称。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唱北管南音,看南北戏剧。一个不大的地方,同时活跃着北管、歌仔戏(咸水腔)、南音、掌中木偶、高甲戏、七星灯等各种民间文艺。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闽南民间文艺。

北管演出现场

  以打造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山腰街道充分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南戏曲)之乡”品牌效应,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化。街道以建设锦绣天地文化创意园为平台载体,把南音、北管、高甲戏、咸水腔等融入创意园建设中,筹办山腰“戏曲”文化节,弘扬传承历史传统文化;以万星影城现代商业街为载体,建设咖啡一条街、酒吧一条街、金融金街、动漫城等,并在锦绣湖片区引进大型游乐园等项目,发展现代娱乐休闲文化。

关爱二女户

  生态大街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过去这里垃圾成堆,现在好了,村里把这块地改造成乡村休闲公园,种上花花草草,村民茶余饭后多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住泉港区山腰街道锦塔社区的庄锦春,对于家门口能有一个休闲公园,言语中透着欣喜。

  “环境好了,群众乐意也最受益。”社区党支部书记庄碧凤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还完成了对前埕片区300多户居民的自来水管道改造,并购置了400多个垃圾桶,全面分布在社区主干道及各公共场所,有效保证了社区整洁的生活环境。

  锦塔社区环境的美丽蜕变,是山腰街道“生态大街”战略的缩影。在中心街区有锦绣公园,在社区里有口袋公园,在乡村里村民也是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紧紧围绕滨海生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山腰街道从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抓起,全面深化“幸福山腰,美丽乡村”建设。街道采取“拆除破烂房、整修陈旧房、粉刷墙屋面、清理村庄垃圾、美化村庄环境、树立特色亮点”等方式,扎实推进锦祥、钟厝、普安等区级示范“美丽乡村”建设,争取钟厝村纳入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街道并强化村居与项目的衔接和配套建设,增强功能互动,推动农村建设向新型城镇化趋势发展。

  “生态大街”,离不开“水清岸绿”的整洁环境。为此,山腰街道积极落实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抓实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河道“清水工程”,加快推进坝头溪下游、郭厝溪后港段为主的农村河道、沟渠综合整治工程,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环海湾近海域,加快构筑“水清岸绿”新山腰。

聚福小区的安置户喜迁新居

  和谐新街 “平安山腰”人人共享

  走进山腰街道锦祥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心,楼上北管丝竹音乐悠扬,楼下三两青年正在健身器材上训练着,门外广场上聚集邻里大妈伴着广场音乐翩翩起舞。 “现在街道社区不仅热闹,邻里乡亲关系也更融洽了。”谈起锦祥社区十几年来的变化,社区居民庄阿姨感慨万千。早在十几年前,社区居民们就是由农村的平房搬进社区,成为泉港首批入驻新型社区的“城里人”。 如今,在山腰街道涌现出逸涛小区、庄园明珠和国电小区等一批新兴社区,“人居社区化”已初现端倪。

  围绕解决“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问题,山腰街道加大投入做好龙山、荷池、普安等三大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推进泉港新型城镇化,助力百姓“安居梦”。该街道通过“聚福小区”、“锦川小区”两大安置区和“龙山新城”建设来集聚城区的人口,主动承接南埔、龙后、前黄等镇安置户,并开展安居、就业培训引导等工作,推进安置户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社会管理事关百姓幸福生活,更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为此,山腰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以逸涛小区、庄园明珠和聚福小区为试点,以点带面,进一步规范提升小区管理水平。街道深入推进“平安山腰”、“法治山腰”、“诚信山腰”建设,把高清视频网格化监控和综治四级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构筑平安山腰“安全网”,并完善城区的功能配套,提高城市的品味和城市的市民意识。(记者 张文璟 通讯员 庄占彬 庄子瑜 庄国辉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5名驴友深夜被困笔架山 泉港警民柴刀开路3公里救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