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老故事】饮水思源——叶厝古井变迁

志慧泉港   2020-07-18 17:05

  水是生命之源。千百年来古井为人们源源不断提供生命之水,使人类香火得以永续传承!大凡有村居,必有古井!

  叶厝在清朝之前共有6口古井,分别是“曾炉寺”古井、叶厝大井、叶厝东井、良尾上下古井、下管双孔井(下井仔)。1958年“大跃进时期”,随着人口增长,叶厝的6口古井不能满足人们饮水的需要。于是,在村子的4个角落又各增加1口水井,分别是东头水井、上西沟仔水井、下西沟仔水井、5队水井。

  位于“曾炉寺”西侧,井沿由二块半圆形石板合成,圆形井口直径30厘米,井深5米多,井里用红砖砌成正五角形状。南宋时期建“曾炉寺”,同时挖掘此井。据说,因“曾炉寺”及周边是海滩涂地,周边的水都比较咸,唯独这口井的水质甘甜可口,于是周边村民都来这口井取水。距离“曾炉寺”约百米远,即是“铁屎岸”及“斗门头港”。南宋以来,港口车水马龙,繁华之极,停泊在“斗门头港”的船夫都用大木桶来这口井取水,附近村民也会挑水卖给船夫。

  位于叶厝祠堂前东南侧,叶厝祠堂建于明末清初,与此同时,叶厝祖先开挖此井。那时,叶厝祠堂周边人口比较集中,故饮用此井的人最多。叶厝大井井沿用4块石板拼成个正方形井口,每块石板凿成“T”或“⊥”形状,石板与石板之间互为嵌入,浑然一体,坚固无比。井口每边长1米,井沿高约50厘米,而井里则是用红砖砌成的呈圆形状,直径约1米。井深8米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芳山叶氏枝叶恒张,叶厝大井周边居住人口逐渐往外移,现村民极少来此井提水,古井几乎只是丧事乞水之用。

  位于叶厝老人活动中心大门口西侧,叶厝大井的东侧,两井距离约50米。东井井沿用4块高55 厘米 石板拼成,与“叶厝大井”井沿十分相似的是,每一块石板凿成“T”或“⊥”形状,石板与石板之间相互嵌入,坚不可摧,以此足见叶厝先民的智慧与技艺是很了不起的!东井井口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米,井深6米多,井里则用石板砌成,呈正六边形。此井建于清朝,主要供叶厝东头村民饮用,现为东头村民丧事乞水之用。

  叶厝良尾有二口古井,均建于清朝。二口古井分别是:良尾上井;良尾下井。上井开口呈长方形,从井口往下走六七级台阶,到了转台,再往下便是用条石砌成的直径有1米的圆形井身,井深5米多。通常在下春雨或七月下暴雨,上井水位几乎会涨满与地齐平。枯水期,水位在井底转台下,提水时,视水位高低,走几个台阶,用水桶可以直接取水。上井水质清甜,做豆腐特别好!良尾古井主要供叶厝西头村民生活用水。80年代后,由于每家每户几乎都有自家挖的水井,这口古井也完成了她的历史史命,没人再来提水了。因担心小孩来探井,为安全着想,良尾古井上井井口作了改建,井口改小并加盖。良尾古井下井在上井的西南侧约50米处。下井水质比较咸,没有上井可口。井口呈圆型。现因村民建房,已被封盖,见不到真面目。

  位于“叶厝大井”南面约100米,下管祖厝西侧约50米处,主要供下管村民用水。此井挖掘于清朝时期,井沿极低,几乎与地面齐平。2000年,为安全考虑,井身和井口同时改用水泥模型,井深有16米多。现“双孔井”原型已不再。而井旁那个用石头凿成的直径1米的圆形洗衣盘依然保持完好。

  东头大井,位于六七十年代叶厝炸油厂前,此井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井里用条石砌成正方形,每条边长1米。原来井口与地面齐平,2010年,为了安全着想,井口用水泥井模加高。水泥井模高约1米,圆形井口直径约60厘米。井深10米多。此井主要供东头及下管部分村民用水。

  上西沟仔水井,在叶厝8队戏台旁,下西沟仔水井在7队大埕后面约100米处,这二口水井也都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均因村民建房,已被封盖。

  5队水井,位于“东风大队部”戏台前,在现叶厝村部南约100处,建于1958年,井深有10多米。井沿用边长约1米,高45厘米的石板砌成。井里用条石砌成圆形状,直径约1米。

  吃水不忘挖井人!几百年来,叶厝古井深深扎根在叶厝这片热土上,无私奉献着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民!1985年后,村民几乎家里有自己的水井,2010年,家乡又通了自来水。但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古井仍在源源不断向人们输送着她那甘泉,提供着生命之水。古井井沿上那几块石板,年复一年地承受着日侵月蚀,风吹雨打,却依然盘立着,谁也不能否认她在这个村落上悠深的资历!虽然有的古井已完成了她的历史史命,但不管怎样,古井在,乡愁就在……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