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区坚持“六个突出”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泉州政务微信   2020-06-10 18:0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泉州市泉港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组织保障。及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处级干部挂钩乡村振兴试点村制度,选派6名区管副科级后备干部到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挂职第一书记,从区直有关单位选派12名挂职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各镇(街道)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电视访谈和“村支书导师团”议乡村振兴等活动,积极谋划泉港区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和方向。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月活动,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实行机关单位正职末尾淘汰制,激发领导干部积极性。

  突出政策支撑。制定出台《泉港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深化移风易俗、“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等三年行动方案,为泉港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支撑。全面完成村庄分类工作,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采取试点为先、总结经验,先行推进7个省级试点村村庄规划,打造样板,逐步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同时,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整合归并各部门专项资金,集中优先用于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点项目实施。2019年全区累计投入1.36亿元区级财政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突出产业发展。突出打好“特色”牌,念活“山海”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逐步形成肖厝网箱养殖、惠屿鲍鱼、东张蔬菜、上西海带等20多个特色村,涉及的农副产品达30多种。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全区现有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组织开展2019年度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019年新建设施农业大棚290亩。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2019年完成设计报批3124亩。启动浅海网箱养殖设施清退及升级改造,制定出台《泉港区浅海网箱养殖设施清退及升级改造工作方案》和《泉港区浅海网箱养殖设施清退补偿方案》,基本完成海上清理工作。

  突出生态宜居。以“一革命四行动”为重点,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清新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四大行动”,2019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600万元,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200人,建成清新样板流域5.5公里,完成水土保持任务125%。扎实开展乡村休闲公园、乡村道路亮化工程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2019年完成路灯安装1631盏,完成6个休闲公园建设。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农村公路路长、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积极创建前黄镇“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推进通港路和前黄镇通镇路15.6公里生态示范路建设,2019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8公里。大力实施“一革命四行动”,2018年以来新建农村公厕15座,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9个村和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6292户,完成裸房整治652宗,创建15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省级森林村庄。惠屿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秀溪村、樟脚村分别被获评省级四星、三星级乡村旅游村。

  突出乡风文明。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深化省纪委移风易俗联系点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提倡科学精神,破除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抵制封建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在确定14个典型示范村基础上,新增玉湖村、前黄村等一批移风易俗宣教典型,建成上楼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长廊,前欧村移风易俗主题公园、孝养公园以及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新建肖厝村、东张村、凤山村、钟厝村、前欧村等5个文明礼堂,开展各类活动36场次。东张村、黄田村蝉联“全国文明村”称号,后龙镇、峰尾镇获评“福建省文明乡镇”,峰前村等3个村获评“福建省文明村”。

  突出乡村治理。实施“海丝先锋”达标创星专项行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村级工作活力,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组织力。全面完成9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转化,选树15个优秀“党支部工作法”,出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参考指南。实施村支书导师团“头雁领航”专项行动,以村支书导师团为平台,培养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为乡村振兴集成组织人才奠定基础。目前已举办导师论坛3期、“导师在现场”活动3次,导师现场解答村干部困惑和问题75个,策划并推进村级发展项目20多个。制定出台了《泉港区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探索创新符合各自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有效模式,引导各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企业+银行+合作社”模式,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行“党建+金融助理”模式,泉州农商银行为全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单列授信5亿元,1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首批30万元的“乡村振兴贷”,解决了基层和群众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助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区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收入20万元以上18个,超50万元有4个。结合“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吉祥泉港创建活动,树牢“泉港好大家会更好”理念,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五一”高速免费通行 泉州高速交警发布安
  • “五一”小长假 泉州市区各大医院开诊信息
  • 安溪:从“忧居”到“优居” 幸福感“就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