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直通车邀嘉宾把脉中山路 骑楼安全纳系统保护规划
闽南网8月15日讯 泉州市区中山南路7、9、11号骑楼的瞬间坍塌,引起广泛关注。
这起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实是老街历经近百年风雨洗礼后,产权复杂、部分居民修缮意愿不高等诸多原因造成的。昨日上午,海都直通车邀请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嘉宾,共同为泉州中山路把脉,两小时的畅谈中,嘉宾们有着普遍的共识:作为一条承载着泉州记忆的老街,守护它的安全刻不容缓,解决建筑安全问题后,再谈“利用”,注入与古城相适应的文化产业,让它永葆青春。
会上也传出利好消息,上周,泉州市规划部门已委托清华大学专家对中山路进行系统保护规划,骑楼建筑安全整治等将纳入到这次新的规划中。
嘉宾把脉泉州中山路:保护骑楼不能再等
嘉宾名单
泉州市人大代表、临江街道伍堡社区书记康黎英
泉州市政协委员孙亚宏
泉州市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吕振利
泉州市规划局鲤城分局局长郑永年
鲤城区住建局工作人员曾志
鲤中街道宣委刘晓明
海滨街道城管办主任付仰林
临江街道党委秘书詹罡
【座谈现场】
骑楼安全保护不能再等
现场,鲤中、海滨、临江三个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谈到涉及他们辖区的中山路骑楼现状。骑楼店面方面,临江街道辖区有447家,聚集许多闽南特色小吃,还有文化场所;海滨街道有260多家,以经营服装为主;鲤中街道有208家店面,以经营服装为主,还有些小型餐饮店。
危旧房方面,临江街道有124栋,其中11栋属特危房。这些危房的共同特点是,店面狭小、纵深很强,大多数始建于民国时期,水泥风化脱落严重,钢筋水管老化,一遇下雨天,木结构就严重受损,又因为存在共有墙问题,形成群体性危房。涉及人的因素,一是乱拉管线,二是许多店铺只租一层,对于骑楼二楼及房顶的安全检修相对较少。海滨街道没有具体统计过危房数量,鲤中街道的骑楼中,根据平时走访情况,有超过一半是危房。
吕振利说,中山路中段、北段,十几年前曾进行过“洗脸式”整治,但只是“穿衣戴帽”,安全问题未能深入解决。中山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筑安全已经不能再等,建议政府尽快对整条街进行摸底工作和安全鉴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