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环境状况:九成以上海域“清洁”或“较清洁”
4.3 海洋倾倒区
2014年,泉州市2个海洋倾倒区倾倒总量为45.0万立方米,其中湄洲湾倾倒区疏浚物倾倒量为4.0万立方米,泉州湾倾倒区疏浚物倾倒量为41.0万立方米。监测结果表明: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的水质、沉积物质量保持良好,满足所属海洋功能区要求,未发现倾倒物的迁移扩散对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4海洋保护区
4.4.1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晋江市深沪镇,面积约31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距今7500多年的海底古森林遗迹、距今9000年~25000年的古牡蛎礁遗迹及周边海岸带典型地质地貌。保护对象古数桩、古牡蛎礁的数量和状态稳定,保护区海水pH、石油类含量符合第一类标准,溶解氧和悬浮物含量劣于第一类标准,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与2013年相比,保护区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基本持平。
4.4.2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泉州湾内湾区域,总面积71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鸟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2014年,保护区生态环境稳定。红树林面积近7000亩,比去年增加500多亩;观测到鸟类144种,比去年略有增加,各月鸟类数量不等。其中12月份观测到停留保护区鸟类最多,约6800多只;6月最少,约1000多只。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保护区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其他各项监测要素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与2013年相比,保护区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基本持平。
5 海洋灾害
5.1 台风风暴潮
2014年,没有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泉州沿海正面登陆,对泉州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1个,即7月下旬的1410号台风“麦德姆”。受台风“麦德姆”的影响,泉州沿海出增水现象,崇武验潮站观测到123厘米的最大增水。台风“麦德姆”共造成泉州市倒塌房屋3间,淹没农田146.0公顷,水产养殖受灾79.1公顷,损毁船只7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8万元。总体而言,2014年影响泉州的台风(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少,灾情较轻。
5.2 赤潮
2014年,泉州海域发生两次赤潮,持续时间累计15天,面积56平方公里。5月8日至16日,在石狮市祥芝镇古浮村至永宁镇梅林村的近岸海域发生赤潮,海水赤褐色,呈条带状、块状分布,赤潮面积最大时约48平方公里;5月11日至16日,惠安县小岞镇近岸海域发生赤潮,面积最大时约8平方公里。两起赤潮的优势种均为东海原甲藻,无毒,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与2013年相比,赤潮持续时间和面积均明显上升。
5.3船舶事故溢油
2014年,泉州海域发生船舶溢油事故1起。12月13日,广西籍“新宝航87”轮在崇武附近海域沉没,少量油品溢出,油膜面积最大时仅为0.042平方公里,事故未对海洋环境造成较大损害。
5.4 海水入侵
2014年4月,在泉港区后龙镇和界山镇垂直海岸线布设2条断面(选取9口测井)开展了海水入侵监测。结果表明:后龙镇断面和界山镇断面的测井均未受到海水入侵。与2013年相比,泉港区沿岸海水入侵程度明显减弱。
公式
图6 泉港区地下水矿化度
公式
图7 泉港区地下水氯度
6 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
深入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创建活动。2014年10月,泉州市委、市政府举办了“百姓富、生态美”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专题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活动;12月,泉州市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组考评,成为福建省首个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的设区市;12月,泉州市首个国家级海洋公园——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建立。晋江市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组织实施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专项监测和海洋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工作。
扎实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完成青山湾、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投资1889万元,在两湾抛填砂38.6万方,建设拦沙堤340米,工程于2014年7月完工。工程完工后,青山湾、西沙湾沙滩滩肩的长度、宽度增加,景观提升,沙滩修复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惠屿海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建设成效得到国家海洋局领导的充分肯定。持续推进泉州湾滨海湿地整治修复工程,在泉州湾新增治理互花米草220亩,种植红树林523亩;开展“百姓富、生态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专项行动,投入近400万元,在主要海湾放流鱼、虾、鲎苗种4.52亿尾,资金投入和放流苗种数量均创历年新高。
持续开展近海水域污染综合治理。深入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持续开展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年投入资金17.5亿元,完成或基本完成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2个(其中近海整治项目37个,投入9.03亿元);全年投资13.03 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153个,其中完工144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下达专项资金70万元,在我市海洋生态敏感区设立14个海漂垃圾整治示范点。
着力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晋江、石狮、南安等三个县级市获准设立独立的海洋与渔业局,提升了我市沿海基层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能力。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省海洋渔业厅、泉州市政府、惠安县政府签订《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共建协议》,决定整合国家和地方在泉州的海洋环境观测、监测和预警报资源,以国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为基础共同建设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协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市海洋观测、监测和灾害预警报能力。
严格落实海洋环保责任目标制度。分解下达省海管办下达我市的年度海洋环保责任目标并抓好落实,向沿海县(市、区)政府、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下达年度海洋环保责任目标并组织考核,我市2013年度海洋环保责任目标成绩在全省沿海设区市中名列第一。
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海洋工程所在海域环境监视监管,敦促工程业主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减轻环境损害。2014年,纳入监管的福建联合石化青兰山原油码头等6个涉海工程均能按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全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机构岸线巡查680车次、行程27498公里,海域巡航374次、航程13595海里,无居民海岛巡航137航次、航程3751海里。全年共查处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案件71起、收缴罚款439万元,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渔业案件8起,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
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有关联系方式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联系电话:0595-22186715,22281521
地址:泉州市行政中心C栋,邮编:362000
泉州市环境保护局
联系电话:0595-22594110,12369
地址:泉州市行政中心D栋,邮编:362000
泉州海事局
联系电话:0595-22565013,12395
地址:晋江市泉安南路,邮编:362100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
联系电话:0595-22285814
业务范围:查处违法使用海域、违法开采海砂行为;调查处理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包括渔港、渔业船舶污染事故等;查处电、炸、毒鱼违法行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等。
地址:泉州市行政中心C栋,邮编:362000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
联系电话:0595-22286067
业务范围:海洋环境监测及水产品质量检测等。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义全街2号,邮编:362000
国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
联系电话:0595-87681305
业务范围:水文气象观测、海洋环境监测(水质、沉积物、生物)、海洋环境预报、海域使用论证等。
地址:惠安县崇武镇前垵高雷山西侧,邮编:362131(记者 谢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