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保卫碧海银滩”策划收官 各界共话海漂垃圾治理
闽南网5月29日讯 “海漂垃圾是种病,得治,还得根治!”
“要把海漂垃圾从源头堵住、从海里捞起,需要‘资金+队伍+防护’的三重保障。”“经费也要花得有技巧、落在实处,防止拿钱不干活!”
昨日上午,一场座谈会在海都报举行,来自泉州市考评中心、市海洋与渔业局、洛江区万安街道及桥南社区的相关负责人,还有政协委员等,就泉州海漂垃圾如何整治出谋划策。
5月14日开始,海都报联合市考评中心推出“保卫碧海银滩”特别策划,海都记者走访多个海漂垃圾重灾区,发现触目惊心的现状,也发现了治理海漂垃圾的正面典型——晋江石圳村的金色沙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昨日的座谈会,既为“保卫碧海银滩”策划第一季画上阶段性的句号,也为第二季的大治理描绘了一幅愿景图。市政协委员刘向晖认为,首先要达成共识,问题严重,困难很多,但可以解决,必须要下定决心。
市考评中心副主任张景峰表示,对一些管理的难题,各方坦诚交换了意见,这为下一步整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保科科长洪国联也指出,不同治理模式的探讨,将在今后让各地治理海漂垃圾更有启发性。
座谈会现场热烈进行,各方观点擦出火花
【谈问题】
“触目惊心,不整治是不行了”
座谈会一开始,市考评中心刘文静副科长介绍了泉州海漂垃圾的现状,他说:“我们从4月份就进行摸底。问题非常多而且触目惊心,共有985处。有些垃圾堆,离居民区远,问题更严重,很多还形成了一条垃圾带!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很多海岸植物就长在垃圾堆里,海鸟也生活在垃圾堆边上,真的很痛心!”
彭灿发: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洛江区的海岸线有2公里多,万安街道之前也有在抓,但力量有限,尤其是很多偷倒垃圾的人夜里打游击,防不胜防,长期积累的问题,需要一次大战役解决。
刘庆实:桥南社区每年花在海漂垃圾上面的卫生费,有七八万元,但也只能是把海岸线边上的路面做一个清理,如果遇到大量的偷倒,社区也无能为力,只能向上级报告,除非是特别重大的污染环境事件,否则往往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洪国联:首先要感谢海都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在系列报道的同时,也组织各方共同探讨。为什么要治?因为问题很严重,触目惊心,不整治是不行了!泉州沿海地区居民聚集,工厂较多,经济发展较快,产生的垃圾数量也比较多。如今市委、市政府对海漂垃圾治理很重视,也有能力将这件事做好。
【谈治理】
“各级没真动起来,很容易死灰复燃”
刘向晖:清除海漂垃圾,以往的做法是什么呢?组织人员打扫,扫完之后给倒海里去了!随着涨潮和退潮,有些被卷走,有些则被埋进滩涂,看不见就了事——这不是真正的清理,是掩耳盗铃,反而给后期带来更大的麻烦!问题和困难当然有,但首先要有信心,下定决心去做,才不会死灰复燃!
张景峰:海漂垃圾肯定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这跟最初的城市卫生考评、美丽乡村卫生考评发现的问题类似。要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以往,沿海社区、街道的卫生费,是包含在一起的,今后会有一块专门的补贴,要专款专用,相信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洪国联:家门口的垃圾,当然是要自己打扫!市里会出台文件,提供资金支持,就是考虑到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要怎么真正动起来?参考陆地垃圾治理模式,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比如今天海都报报道的晋江金井镇石圳村,就管理出一个迷人的海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