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打造宜居美好城市
舌
捍卫“舌尖安全”
将治理“餐桌污染”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让人们吃得放心。(潘登/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行业关乎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泉州已经连续14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宜居幸福泉州。
过去的一年,泉州着重加大肉制品、食用油专项整治力度,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对全市13个县(市、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交叉督导检查,推动学校及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放心饮食环境。
从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种养殖,到运输、加工生产、流通,再到餐桌消费,泉州食药监部门实现完整的“全程”监控。去年,全市新增92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这里,一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高压线”,正在规范震慑着整个行业,让广大经营业户不敢碰、不能碰、不愿碰。去年泉州食药监系统查办案件总数和罚没款数位居全省第一,公安部门破获食品犯罪案件,督办件案件数量、侦结率、打击查处率、起诉率均居全省第一。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密的监管、最严肃的问责、最严厉的处罚,保障着泉州人民“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泉州的食品药品“安全生态”正在发生着积极而显著的变化:体制更顺了,机制更活了,手段更新了,态度更坚决了,人民群众越来越满意了……
2015年3月份,省食安办通报全省各设区市2014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情况,泉州名列全省第二。
未来,我们还将做得更好。今年,泉州还将加强日常监管,组织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病死猪、餐厨废弃物及地沟油、农村食品市场、集体食堂、饮用水、小作坊等7个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推进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消费流通和餐饮服务“四个环节”主要食品的治理,提高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建设集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培育传统工艺小作坊等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创建1个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升级改造32个中心城区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检测室、培育10家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目标。(记者 柯丽娟)
身
行走安全顺畅
越来越便捷的城市交通让市民出行更加舒心 (王柏峰/摄)
走在即将完工的泉州湾跨海大桥上,环顾四周,这一年泉州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速升级,泉州湾南北岸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未来,我们还将做得更好。今年上半年,泉州湾跨海大桥和双安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届时,泉州环城高速公路将联袂成环。
大家开车出门可以发现,路边的停车位增多了,停车场也在增加,停车不是那么难了。数据显示,去年市交巡警支队在市区(含鲤城、丰泽、洛江、开发区)新增了2667个路内停车泊位,其中,市区内环路以内增设的临时停车泊位达到了875个。并联合相关部门,对停车收费的定价方式、收费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
行走在市区各主次干道上,交通标志日渐完善,老旧的信号灯都已经退休,安吉路、刺桐路等道路上,已经开始试行信号“绿波”控制,配时更合理;受道路的局限限制,在高峰期时段,泉州市区还是有点堵,但堵的时间变短了,市民出行也更方便了……
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去年,在市交巡警支队开展一系列灯控二轮摩托车违反禁令闯市区、报废摩托车上路行驶,电动自行车驶入机动车道、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一定成绩。志愿者定期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积极构筑一体化校园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公交线路更多了,出行更方便了!”这是市民的切身体会。去年我市新增公交线路13条,包括环湾线路1条,优化公交线路21条,新增更新公交车222辆。值得一提的是,晋江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镇镇通公交”。不仅“内畅”,我市还组建了泉州至福州、厦门、漳州、三明、龙岩等城市的多条城际快运专线,加强城际公路客运管理,实现交通的“外联”。
为了复兴泉州港,去年共有19个港口水运工程项目被提上建设日程。这一年,中化30万吨级原油泊位、中化外走马埭作业区5-8#泊位相继建成,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通过对外开放验收,围头湾湾口十万吨级航道工程交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泉州正准备与沙特达曼港签订友好港口合作协议,加强与“海丝”沿线港口的合作。
迎着海风阵阵,103127人次的旅客穿越泉金海上客运航线,上演一幕幕悲欢离合。泉州还引进台湾复兴航空公司,将泉台空中直航航班由每周2班增至每周6班,消减旅愁,延长团圆的时光。(记者 傅恒 李波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