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好姐姐谢黛玉48年如一日 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弟弟
闽南网3月4日讯 86岁的谢黛玉,精神矍铄,迎面走来,便热情地向大家贺新年。在鲤城区东门社区居委会,闽南网记者见到了这位喜笑颜开的老太太。她之所以被很多人熟知,是因为她48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弟弟。
谢黛玉
谢黛玉是永春人,出生于1930年,现居泉州鲤城区鲤中街道东门社区。在家族中,她已是太祖母,子孙满堂。从她这一辈到子孙辈,多人从事教育和音乐方面的工作,称得上是教师世家、音乐世家。
谢黛玉不仅是一位慈祥的长辈,更是深受乡里邻居尊敬的老人。48年如一日,她和家人一直照顾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弟弟谢良想,不离不弃的亲情让人感动,更令人敬佩。长期以来,他们家都被鲤城区鲤中街道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15年又被评为泉州市最美家庭。在谢黛玉的儿子李仲萍看来,家里之所以很和谐美满,关键在于父母亲两位老家人持有宽容的爱心。
谢黛玉全家福
48年无微不至照顾弟弟
谈起弟弟的去世,谢黛玉难掩泪水。2014年10月,她的弟弟谢良想因中风摔倒,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6岁。
1966年,谢良想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因文革多次受迫害,头部受伤,最终患精神分裂症。那时候,虽然生活艰难,但谢黛玉毅然将弟弟带回家照顾,希望他的病情能好转。孩子们也对舅舅如同父亲一样,照顾有加。晚年,谢良想在生活上不能自理,不管多脏,孩子们都会帮忙擦洗,女婿也不例外。
谢良想是个难得的人才,他能写、能画、能唱、会作诗词,写得一手好字,人也长得俊俏,在单位表现出色。说到此处,谢黛玉破涕为笑,流露出一种自豪之感。她说,弟弟受迫害后,一直想不通,经常在夜里哭,不睡觉。她每天晚上都要留意照看,以防弟弟走丢。
后来,谢黛玉带他去看病。医生开了药,让他能睡着。弟弟却说自己没病,坚决不吃药。在丈夫的提议下,她把药碾碎,放入牛奶中,再放进糖,让他喝。弟弟每天必须吃药,而且要三粒才能睡着。
一段时间后,她弟弟似乎看到牛奶里有东西,就不喝了。谢黛玉则把碾碎的药,放在饭里。那药很苦,得撒在饭中间,才不易被发现。弟弟爱吃苦瓜,一年到头,不管价格多昂贵,她都买给他吃,并把药放入其中。她说,若没有苦瓜,药太苦了,根本吃不下去。弟弟若问苦瓜为何这么苦,她便告诉他,因为苦瓜是本地的,如果是改良种的就比较不苦,弟弟便信以为真。有时候,饭吃到一半,谢黛玉便把苦瓜汤汁倒进去,弟弟便可在不知不觉中把药吃下去。说到此处,老太太欣然笑了,仿佛这是一段有趣的回忆。
姐弟俩的关系很好,谢良想非常信任姐姐,每餐都要等她一起吃饭。有一次,谢黛玉去广州不在家,他十几天不吃不喝,直到后来谢黛玉写信告诉他,才安心吃饭。有时候,他一直哭,不吃饭,还得一口一口喂他。“跌倒的那晚,还是我喂他吃的。”这位含辛茹苦的姐姐哽咽地说道。
六七十年代,谢黛玉的家后来搬到鲤城区东边巷。那时所住的房子包括厨房、过道及其他空间,才27.2平方米。就这么大的地方,有时加上她婆婆,得住上七人。生病的弟弟单独住一个房间,谢黛玉夫妇和儿女们则铺木板睡觉。孩子们外出上大学后,空间才宽敞了些。
单凭丈夫的工资养活全家五口人,一餐四两米,有时三餐都难以为继。谢良想曾有一次回到永春老家,但当谢黛玉再次看到他时,却蓬头垢面,在外面捡东西吃。谢黛玉于心不忍,便又带他回家,不再让他离开。为了挣钱,谢黛玉什么苦活儿都干,回家还要照顾弟弟和婆婆,艰辛生活使她落下很多伤痛。
孩子们上大学时,只有她和丈夫照顾弟弟。而丈夫又在南安上班,她时常得一个人忙着。据儿子李仲萍介绍,2000年应该是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他父亲生病,兄妹又都在外,母亲得照顾两个病人。
年过80岁高龄后,谢黛玉照顾不了弟弟,孩子们就顶上来,擦洗身体,换衣服等无一不做。乡亲们都很感动,大家都觉得,如果没有谢黛玉一家人的照顾,患病的谢良想可能没法活得这么长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