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好姐姐谢黛玉48年如一日 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弟弟

2015-03-04 16:12 来源:闽南网 0

谢黛玉与弟弟谢良想合影

谢黛玉与弟弟谢良想合影

丈夫的宽容最令她感动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老公”,老太太几次说到,丈夫照顾她的弟弟如同亲弟弟,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离开人世。她丈夫患有帕金森病,当时去广州就医,走之前还为弟弟煮好牛奶,并告诉他:“今天我给你煮牛奶,明天就要你姐姐给你煮。”她说,孩子们会因为听妈妈的话,而照顾患病的舅舅,但最难得的还是丈夫。弟弟几十年住在家里,有时候她问丈夫,会不会觉得不好?丈夫却说:“我们应该可怜他,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同情他。”所以,老太太觉得,丈夫的宽容更难得可贵。

  “每次想起他,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宽容的人。”老太太说,当别人问丈夫为何让老婆的弟弟留在家时,他说,弟弟身体不好,能让他去哪里?总不能让他睡在大街上。作为姐姐,舍不得弟弟,而自己应该和姐姐一样的心。

  而谢黛玉的婆婆也对她弟弟很好,为像他这样的人才感到惋惜。

谢黛玉与弟谢良想合影

谢黛玉与弟谢良想合影

一位严格的母亲                     

  谢戴玉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对孩子的培养,她从来都非常严格。她的丈夫在南安任教,在家时间较少,孩子主要由她照看。住在鲤城区东边巷时,经常有很多小孩一起玩,她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下楼超过10分钟。她说,孩子应该从小不浪费时间,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将来才能对得起自己。

  三个孩子,她一样要求,但她从来不打骂孩子。孩子读书期间,晚上在家学习,她一定陪在旁边,哪怕到十二点、一点,也绝不会早睡一分钟。孩子休息了,妈妈才安心。虽然家中经济拮据,她也不让还在读书的孩子去赚钱添补家用。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谢黛玉对子女的爱,正是立足于未来。1978年恢复高考后,三个孩子陆续考上大学。如今,大儿子李寄萍返聘于泉州师范学院任教,女儿李湘萍是泉州艺校的退休教师,毕业于北京航空大学的小儿子李仲萍最终选择经商。

  甘苦人生,苦尽甘来。当问及现在是否幸福时,“现在孩子们对我都非常好”,是她最简练而深沉的回答。孩子们的孝顺,令她感到欣慰。她高兴地说道,现在每天都会接到大儿子和女儿的电话,小儿子和自己住在一起,不管多晚都会到房间告诉她自己回来了……她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儿子李仲萍的心里,谢黛玉是一个管教孩子很严格,很慈祥的母亲,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他说,母亲和舅舅一样读了很多书,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人都不读书了,但他们总觉得混乱的时间不会很长,仍要求孩子们认真学习。

  “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谢黛玉说,子孙平安,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这就是她最大的愿望。

热心肠的“林黛玉”

  谢黛玉自小患有心脏病,现在又有高血压,每天都得吃药。她的原名叫谢禁,而不是黛玉。要上小学时,一位姓颜的老师,帮她改了名字,并告诉她《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故事,说林黛玉非常聪明,作了《葬花吟》,其中有“花榭花飞飞满天……”的诗句。这位老师希望她将来能像林黛玉一样聪慧,学业有成。事实上,从小学开始,谢黛玉的学习成绩确实很好,一直名列第一。

  1951年至1958年间,她曾在南安市国光中学任教。后因是三青团学生的缘故,失去了工作。1985年才获得平反。家搬到东边巷后,她便参加社区工作,还曾担任东门社区计生协会小组长,时常挨家挨户作动员,说服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她也常反馈贫困学生信息给社区,由社区上报上级,使之得到慰问帮扶。在经济上,则协调企业,为社区争取资金等。

  在乡党邻里中,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东门社区的龚女士评价她,在动荡的时代里,她从来不抱怨坎坷,而是积极做事,乐于助人。在采访中,谢黛玉也说到:“人生嘛,就是老了。要是能退20年就好了,我也会帮国家多干点活,做很多事情。”

  曾因患风湿病,她坐轮椅长达两年。离开轮椅后,她坚持每天锻炼,散步、做体操等。她觉得,年纪大了生活能自理最好,就不会给儿女们带来麻烦。

  因为爱看书,儿子给她买了医学方面的书。她自己研究穴位按摩,如何通过按摩穴位降血压,治愈咳嗽等,说起来头头是道。每天晚上她都带着老花镜看书,直到12点才睡觉。她还坚持每天写日记,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下来。若在某件事上,她感到不好,就会给儿女们提意见。(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图由谢黛玉提供)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17岁少女过年与男友任性出走 父亲四地苦寻半个多月
下一条:2014呼吸环境最优榜 泉州位列全国第九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