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清源山限车之争:封闭是趋势 限行无法一蹴而就

2015-01-26 08:19 来源:东南早报 4

针对今后清源山的管理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

封闭是趋势 “限行”无法一蹴而就

每到节假日,山上的停车场停满了车。

  对清源山实施封闭式管理,是出于何种考虑?“限制机动车上山”的想法又是从何而来?封山限行具体如何实施?今后核心景区内8个自然村1000多名居民的去留、出入问题,有何打算?对于市民最为关注的几大焦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为何封山限行?

车满为患到处乱停 已成5A后发展瓶颈

  “按照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和游客增长情况,实行封闭式管理,势在必行,也是今后景区管理的一种趋势。”清源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拿下5A这块金字招牌后,核心景区内的停车难题已成今后发展最大瓶颈,“但是封山限行的实施,无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酝酿与谋划。”

  清源山现有停车场规模小,容量少(全山仅300多位,其中,山下不足150位)。随着自驾车到景区参观游览、休闲健身的游客和市民的爆增,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虽周边可利用空地均得以利用,但仍无法满足停车要求,每逢周末,车满为患、交通拥挤,黄金周游客高峰期间,甚至出现不少游客因车辆受阻山门外而放弃进入景区。

  市民、游客对景区交通问题及机动车进入景区现象屡有投诉,清源山管委会虽已采取多种管理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但成效不明显,长时间堵车、车辆磕碰时常发生。之后,管委会考虑在山上新建两处大型停车场,以解决堵塞问题,但方案没有得到同意。

  去年3月,市信访局转来的《福建〈省长信箱〉来邮交办单(闽信电邮〔2014〕3272号)》,建议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车辆进入景区。去年7月份,住建部执法检查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后也建议景区应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完善景区交通等问题。

具体如何实施?

山下规划大型停车场 组建公司来运送旅客

  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其他5A级景区的成功经验,有关方面已有初步打算: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机动车进入清源山核心景区,所有车辆统一停放核心景区外的综合停车场,进入景区可换乘景区旅游专用车或步行游览。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景区交通及游客上山难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风景资源,营造安全有序、优雅清新的旅游环境。

  “要限制机动车上山,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个综合停车设施,一个则是配套的运输公司。”据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对于今后清源山景区旅客接送等问题,已形成初步方案,具体实施细则还在进一步协调之中。

  根据该方案,加快景区大型综合停车的建设,考虑在旧殡仪馆往上至北山路和齐云路交叉口,筹建面积约30000平方米 (45亩)、停车位达1000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同时,适当配套建设综合服务设施,总投资约5000万元,争取纳入2015年市重点城建项目。

  至于组建景区区间运输公司事宜,参照武夷山、白水洋等省内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做法,由相关投资公司牵头,采用社会化运作,组建景区区间运输公司,负责景区及区间游客游览交通接送等。为发挥清源山旅游龙头及集散功能的作用,扶持及壮大清源山旅游产业,建议配套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核准开通泉州机场、动车站、九日山、灵山圣墓到清源山的区间交通运营线路牌照。

山上居民咋办?

通迁最好共存也行 居民出入发通行证

  5A级景区的核心区域内,竟然有八个自然村,1000多人居住其中,着实让人吃惊!其实,早在2004年的泉州市两会上,已有市政协委员写提案,建议将位于核心区的清源社区整体迁出景区。考虑到一步到位将清源社区整体迁出有一定问题,近期可先期将位于核心区内的水流坑居民区迁出,择地安置。

  据悉,清源街道的清源社区位于山上主景区内,现有水流坑、柳洋、泰峰、福鼎、西田寮、茶寮、洞后、张梨等八个自然村落,居民315户1000多人,其中位于半山腰、齐云路中段的水流坑村落最大。由于搬迁问题涉及面广,资金投入量大,此事一直搁置至今。借此次清源山“开封”之争,山上村落整体搬迁呼声再起;假如“封山限行”之后,这部分居民出行交通该怎么处理,一系列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冒了出来。

  “对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永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于此事持这样的态度,“能整体搬迁固然是件好事,或者让山上自然村继续存在,共同维护景区生态环境,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能保护好我们的母亲山”。

  对于清源山实施封闭式管理后,山上居民出入问题,该负责人称,“关于这个事情,我们也有考虑,对于驻山居民及单位车辆,可凭景区颁布的特别通行证出入景区,一点问题都没有。”

■代表委员

限行要经科学论证 封闭要“一视同仁”

  □泉州市人大代表 苏耿聪

  “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严格限制机动车上山的做法,达到更好保护母亲目的,这也未尝不可。”苏耿聪认为,目前国内不少著名的景区(点),也曾遇到与清源山类似的问题,不少采取封闭式管理办法,效果还不错。

  对于如何实施此项措施的问题,他称,除了做好先期的规划设计外,还得请专业人士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情况,进行预估,“尊重科学的规划评估,合理制订实施方案细则,做起来才不会事倍功半。”他还表示,景区一些区域交通设施,如电瓶车、环保接送车等必须到位,才能保证市民、游客的方便交通,“既然要封闭,就要执行到位,对什么样的车辆都一视同仁,否则‘封而不闭’,就失去封山限行的意义了!”

  “山上原住民的问题,在目前暂时无法整体搬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修建新的通道,与上山主路错开。”他建议,像水流坑就在齐云路边上,居民出行与景区旅游交通混杂,如果能给村落开辟一条通道,对今后景区管理更为便利。

清源山位置很特殊 开发与保护要兼顾

  □泉州市政协委员 李培德

  “清源山发展到如今遇到的问题,最根本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李培德家住清源社区管辖八个自然村之一的柳洋村,可谓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泉州市政协委员。

  他称,清源山作为泉州人的母亲山,距离市中心不过几公里路程,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已成为许多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就像在家门口的公园一般,随时一出门,好像只要几步路就到了,相当方便!”对于这样一处位置特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适度的开发与精心的保护如何有序并存,至关重要,“如果单纯从保护的角度看,对山上一草一木的处理都要慎之又慎。”

  对此,他举了个例子,前几年齐云路拓宽铺沥青,道路全程安装了路灯,“对于晚上走夜路的人,脚下的路是亮起了,但是这种光线又产生新的污染,山上的一些动物、鸟类都被吓跑了。”对于近年来上山的机动车剧增问题,他则认为,产生的噪音确实很大,“尤其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大功率机车轰鸣而过,吵得人都睡不着觉。”

  ■他山之石

  广州白云山:颁“禁车令”拒机动车

  2004年9月,白云山管理局向市政府递交全面禁车方案。

  2005年元月1日起,白云山全天限制20座以上的机动车辆(含中巴、大巴)上白云山,同时对其他进山车辆实行凭票通行制。

  2005年4月19日,市政府“禁车令”实施:每天上午6时至下午5时的11个小时内,限制机动车进入从白云山南大门(双燕岗)到西大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侧)的所有风景区专用道路——白云山全面限车正式拉开帷幕。

  北京八达岭:人车混行半世纪终结束

  随着历时4年多,全长7.27公里的过境线全面竣工通车,2012年9月1日零时起,北京八达岭景区从滚天沟口至林场、陵园12.5平方公里的范围实施封闭式管理,结束景区半个多世纪人车混行的局面。

  封闭后,从八达岭高速走水关出口出来的旅游车辆将停放在林场停车场,步行10分钟之内即可到达长城售票口。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今明阴雨本周迎两股冷空气 明日相约少林寺喝腊八粥
下一条:58名海都小记者向大师学刻水仙 动手动脑好有趣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