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21条小流域水质考核结果出炉 2条不合格
2014-10-15 07:41 来源:闽南网
0
泉州21条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成绩出炉,2条不合格,共投入资金2.1亿元
将进行下一批小流域赛水质
据了解,水质抽样监测前后就做了5次。“每次监测都是连续的,21条小流域都要监测;每一条的取水点,每次都相同。”陈颖锋介绍,这样最大可能地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总分100分当中,小流域水质占了50分,其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特征污染物等)的削减情况占了30分。
记者了解到,整改后,属于功能区范围的,达标即可;未划定功能区的,按照晋江、洛阳江的上下游区分,上游要达到3类,下游要达到4类。
“简单说,3类水质要能作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养鱼养虾、游泳等,4类水质则可以作为一般工业用水、不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等。”市环境监测站专家介绍。
住在鲤城金龙街道锦坑沟附近的陈老伯说,有种判断则更为直接,“我小时候还能到水里去游泳;后来变差了都是杂草,经过整治到现在,虽然不敢到水里去,但至少闻起来不会臭了。”
陈颖锋科长认为,改善水质工作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确定责任主体,“河流是死的,被污染之后靠自净,不可能赛出好成绩,要有人牵头负责。”其次是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被污染、水质差、通过整改能提升”是参赛的三原则,如果选择一条水质好的参赛,没有提升,也不会得高分。
“我们也在总结好的做法,给第二批参赛的小流域做借鉴。”陈颖锋说,第二批参赛的小流域确定后,还会组织一些经验交流,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赛出好水质。(海都记者 徐锡思 谢明飞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