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板“跑路潮”原因调查:信贷收紧下制造业的淘汰赛
泉州老板“跑路潮”原因调查:信贷收紧下制造业的淘汰赛
老板跑路、工厂破产、工人讨薪、银行失援、税负高压…… 创造了“晋江模式”的泉州是中国制造业的标本,如今正面临着多重的困境。“跑路“老板们的委屈在于,曾经上赶着求自己贷款的银行变脸太快,房地产获得资金远比制造业容易;不再买得起劳斯莱斯的他们在追问:淘汰的是落后产业,还是实业精神?
在银行信贷收紧的压力下,
泉州服装鞋业企业频现老板“跑路”,留下浪迹满地的工厂。
国庆前的最后一天,福建泉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当人们都准备着放假、出游的时候,陈力(音)却一筹莫展,忙着在一间名为瑞泰鞋业的,已被法院查封的工厂里清理物资。
“中秋节时,我还跑来问工厂老板追货款,他说过两天就有。然后过了一个星期多一点,他全家都消失了。”陈力摊开双手对腾讯财经说。“我跟他合作两三年了,但他还是跑!”
瑞泰是泉州又一家老板跑路的企业,其董事长李发生是福建省江西商会的副会长,在当地从事鞋业将近20年。李发生被发现失联时,瑞泰工厂仍在运作,厂里仍有众多原料、成品鞋和缝纫机,之后人们发现,李发生的办公室一片狼藉,杯子里还有未喝完的水。
瑞泰鞋业老板李发生“跑路”后的办公室
老板失联、跑路,工厂倒闭在泉州已非个案。腾讯财经于泉州走访的一周里,当地便有三家类似的工厂发生倒闭;而在此前,媒体也曝光了当地金融系统内部所列的失信、(老板)失联名单,罗列出诺奇、索力、鳄莱特、露友、红瑞兴等知名乃至上市的公司。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省内第一。在泉州,尤其晋江、石狮等镇市有着密集的民营企业,以鞋服业尤为闻名,曾历经迅猛的扩张,最高峰时出现了数十个全国鞋服品牌,而单是围绕制鞋,中小企业便超过了6万家,“晋江模式”等称号,在很早以前已是民营经济的全国性标志。
冰封非一日之寒。用当地业界的话来形容,大约从2011年开始,随着产业环境逐渐变化,泉州制造业开始遇上了各种问题——有的制约是“中国制造”共有的,譬如劳工成本、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产业升级遇困;有的问题,譬如金融机构、信贷生态,乃至税收政策等等,则指向了泉州当地本身。
如今,泉州的制造业界,从产业工人到上市公司董事长,都对腾讯财经直言,他们正在经历在泉州制造业二十多历史上的“最困难时期”,进入了难熬的冬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