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古代桥梁有哪些 曾都见证了泉州经济社会发展

2014-06-18 11:11 来源:泉州晚报 0

相关链接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今泉州洛江区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是泉州北上福州交通要冲。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于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所用材料全部是闽南常见的花岗岩,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现存桥长834米,宽约6米,残存桥墩31座。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安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十四年告成。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石笋桥:在泉州城西南,晋江下游的笋江之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皇祐初(1049—1054年),郡守陆广造舟为梁,俗称“浮桥”。南宋绍北二十年(1150年),提刑陈革等与僧文会改建石桥,一十六间,长七十五丈五尺,广一丈七尺,翼以护栏,镇以浮屠,用了近20年的时间建成。庆元间(1195—1200年)僧了性于桥东低洼处再修三座小石桥,连接到府城西南的临漳门。

  顺济桥:在石笋桥下游,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所建,长百五十丈,以其近顺济宫而得名,又因造于石笋桥之后,俗称“新桥”。该桥是泉州城南出入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顺济桥桥墩毁坏,失去支撑功能,桥中断。

安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安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黄真真供图)

  安平东桥:又称东洋桥,与安平桥为姊妹桥,在安海镇东,为晋江市文保单位。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建,长六百六十余丈,广一丈二尺余,酾水二百四十二道。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为防倭寇,拆桥以建安平城。清代有过两次重修,到上世纪60年代又拆毁以修水利。现仅存48米,有桥墩二十座。

通仙桥

通仙桥

  通仙桥:又名东关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代,飞架在永春县东平乡东美村的湖洋溪上,是泉州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木梁桥。桥长83米,宽5米,石墩4座,两墩之间架有两层共22根大木梁,每根大梁长16—18米,直径在0.3—0.4米之间。梁上的桥板、护栏、柱檩、屋架、木缘桷全为木构,有20套木屋架,共25间。屋顶砌瓦,桥面铺砖,两侧列椅供人休憩。

龙潭拱桥

龙潭拱桥

  龙潭拱桥: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罗溪乡溪尾村广桥小学以北的龙潭溪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建造。桥系石构,单孔拱形,无桥栏,全长13.8米,宽2.5米,高8.7米,孔径为1.3米。保存基本完好,是泉州地区少见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在闽南石桥中别具一格。(记者 黄雅珊 文/图 翻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第7号台风海贝思影响泉州 多地堤岸垮塌挡土墙溜方
下一条:第12届“6·18”今开幕 泉州展馆突出装备制造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