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打城戏最年长传人洪球江辞世 从艺八十载桃李逾千
洪老当年在台上表演吃火吐火
闽南网5月30日讯 有的人,一辈子只执著于一件事。1921年出生的打城戏老艺术家洪球江,就是如此。
从懵懂的9岁,跟着师傅学艺,到年逾九旬,还不时到打城戏班,看望学艺的孩子们,洪老与打城戏结缘的八十载,见证了打城戏的兴衰,他的艺龄可能比很多人的一生还要长。
5月28日中午12点20分,带着对打城戏一辈子的热爱,打城戏首批省级非遗传承人洪球江在晋江英林清内村的老宅中安详辞世,享年94岁。
享年94岁 人生如戏
打城戏脱胎于宗教法事,台上的人表演吞火、吐火、揪肠子、跳桌子、火盆,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现在已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1921年出生于晋江的洪球江从艺也颇具戏剧性。
洪球江小儿子洪应祥说,父亲9岁时,因为家境贫寒,开始了学艺生涯。洪球江的外公在离老家三四公里远的永和镇,因为掌握着做法事和表演的本领,就带着洪球江学艺并四处演出。学艺苦自不必说,四处帮人做法事,年纪轻的徒弟还需要挑担、推车,无处歇脚只能睡牛棚,或在别人废弃的祠堂里将就住着。
在晋江英林清内村洪球江老宅里,儿子翻出了老人收集的一些打城戏资料和关于他的报道。在一张日历纸的背面,老人用不大通顺的语句写着“这个打城戏与其他剧团不同……9岁的时候来了一个很厉害的师公。”这是老人曾向媒体介绍关于他从艺源起的另一番说法。
有一天学堂里来了位道士,道士希望有孩子跟他学戏,便说了一段奇特的传说。故事中,一个久未怀孕的母亲,终于诞下一个满头白发的男婴,这个男婴后来成了这位道士的师傅。洪球江被这个故事吸引,便跟着道士学艺。据说村里还有其他人和洪球江一起学艺,不过早些年都去世了。
洪老最后的离开,竟也有几分传奇。26日那天,他告诉女儿,他将不久于人世,谁料一语成谶。
洪应祥说,父亲身体很好,今年春节过后每天都起来练练腿脚,去世那天上午还能独自进食,只是前几日曾听父亲提到胃口不大好。虽已94岁高龄,但洪老突然离世,还是让子孙感到意外。
从艺八十载 见证打城戏兴衰
洪球江个子高、脸盘大,在闽南人中算是个大块头,所以他在打城戏里演花脸。在与打城戏相伴的80载岁月中,洪球江见证了打城戏的辉煌,也经历了市场萧条、曲终人散的无奈。最后的时光里,他还偶尔登台表演,或点拨徒弟,口述剧本,帮助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收集打城戏宝贵的资料。
在打城戏最为鼎盛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打城戏班几乎遍及泉州各个区县。当时请一台高甲戏需要16元到18元,而请一台打城戏至少要30元。每年的七月未到,请戏的人已早早来排队订戏,这也是戏班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
年轻时,洪球江能从八九张重叠的八仙桌上空翻下来,吃火、吐火、揪肠子等也不在话下。比如揪肠子,需要把卷纸适时地放入嘴中,再做抽出状。洪老还见证过打城戏连演七天七夜的壮观场面,是打城戏辉煌时期为数不多的见证人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城戏因被认为宗教色彩太浓郁遭抵制,剧团纷纷解散,从此打城戏一蹶不振。洪老也曾一度改行,从事食品行业。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因为精通打城戏,被请入泉州艺校执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