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大坪山隧道高峰期易堵 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多

2014-05-19 08:21 来源:泉州晚报 0

大坪山隧道目前实际的交通量是设计交通量的3倍以上

大坪山隧道目前实际的交通量是设计交通量的3倍以上,隧道的通行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堵因】

堵因一

高峰期 实际通行量超出设计三倍

“越来越多的车辆经过隧道,是造成隧道拥挤的主要原因。”据市市政管理处副主任黄希明介绍,大坪山隧道当初的主要设计标准是城市主干道Ⅰ级,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设计高峰交通量789辆/小时。而经过多次测算,目前实际的交通量已经是设计交通量的3倍以上,隧道的通行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根据记者实地测试,出隧道的车流以14日18时05分的数据为例,5分钟内有267辆车出隧道,1小时就有3204辆车出隧道,是设计高峰交通量的4倍。

堵因二

天桥坡陡 非机动车少走人行隧道

据介绍,市区大坪山非机动车及人行隧道长1356米,是我省最长的城市人行隧道。隧道宽7.7米、净高4.8米,一侧为2米多宽的人行道,另一侧为4.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

有便捷的专用隧道,为何非机动车要违章驶入隧道?“非机动车要从坪山路、丰泽街拐到人行隧道,都必须经过人行天桥。”市民徐先生认为,人行天桥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方便行人通行,虽然在桥上设置缓坡让电动车和自行车能上桥,但由于坡度较大、坡道过窄,很多非机动车根本上不了桥。“如果两侧各有一个人行隧道也能大大缓解这种违章现象。”

记者在多次走访中,也验证了徐先生的说法。记者骑着电动车经坪山路从南向北驶到丰泽街口,由于前方是机动车隧道入口车道,行人、非机动车需爬上天桥。记者加快速度往上冲,突然上面也下来一辆电动车,记者不得不停下,待来车过后,由于动力不足,记者只能下车“艰难”推车上桥。非机动车从安吉路可以直行进入大坪山人行隧道,但行驶出隧道时,非机动车要拐到丰泽街也必须爬上人行天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一老人突然去世未立遗嘱 出嫁女起诉分遗产40万元
下一条:泉州增设10个价格争议调解站点 就地免费调解纠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