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代“学霸”盘点 七岁赋诗一目数行便成诵
(庄惠绘)
“学霸”一词作为网络语言,现在一般用来指平时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学识丰富、成绩斐然的一类人。近段时间,网络上也经常出现全国各大高校的“学霸”。那么,在历史上,泉州的“学霸”又都有谁呢?
如果要给古代的“学霸”一个评判标准,非科举考试莫属。据有关史料统计,中国在大约1300多年里,产生了数百万名的举人,10多万名的进士,文武状元却不到1000人,平均要近2年才能出一位状元,实属凤毛麟角。据此前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泉州历代状元总数为19人,其中文状元14人,武状元5人。1300年间,若将19位状元全部计算,泉州出现状元的几率平均约为70年出一人,若仅是计算古代文状元,则平均近百年出一人。可以说,称这些文状元为“学霸”可谓名副其实。
《泉州文库》办公室副主任杨清江介绍,除了以上“学霸”,在泉州历史上,说到会读书,还有几个人年幼时就已显现出天资聪颖,其中梁怀仁二十岁时便高中进士。要知道,《儒林外史》中,范进直到54岁才中举人。
下面,就让我们来数一数泉州历史上的一些“学霸”。
曾从龙:埋首苦读科场扬名
曾从龙(1175年—1236年),宋泉州西街曾井铺人,宋淳熙二年生。曾从龙出身于官宦世家,是北宋名相曾公亮四世重孙,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状元。民间至今仍流传着不少曾从龙早时求学的趣事。大冬天,他身穿薄衣,出入书馆苦读,惹得乡人讥笑。但他对别人的冷言冷语不屑一顾,题诗于壁明志:“腊月抄单衣又单,十人行过九人看。人人笑我单衣冷,我是龙身不怕寒。”正是由于埋首苦读,他才有了日后的科场扬名。
据说,曾从龙要上京赴试之前,梦见自己上庙烧香,神佛拿一张黄牌让他看,上面写道:“两爵并耀在今秋,一荐独行于天下。”上京赴试是春天,但因路远,曾从龙秋天就得出发,这两句诗分明是说他今年秋天去考一定会中。曾从龙就将它们写起来挂在书房。隔年开春应试,曾从龙果然金榜题名。
庄际昌:“神童”七岁能赋诗
庄际昌(1578年―1629年),小名梦岳,字景说,号羹若。其先祖庄夏祖籍永春,举家迁泉州城,至际昌始回籍。庄际昌少颖慧,七八岁能赋诗作文,挥笔立就,文不加点,有“神童”的称誉,曾参与永春童子试,被知县陈龙所拔取。明万历四十三年,庄际昌由永春县学推选参加乡试,中举人;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
《福建通志》载:“终明之世,闽人两得第一者惟际昌而已。”意即庄际昌是明朝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