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西街旧馆驿巷2号-115号 名祠故居话沧桑

2014-03-04 11:15 来源:东南早报 0

旧馆驿2号——董杨大宗祠

旧馆驿2号——董杨大宗祠

    【旧馆驿2号】

    500多年名祠 全国唯一联宗史迹

    旧馆驿巷内闻名遐迩的董杨大宗祠,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也是唯一一个两个姓氏联宗的宗祠。

    宗祠始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是董杨道宾公祠堂原址。整体建筑承袭明清风格,每一处均精雕细琢。祠内正殿奉祀董仲舒公、杨震公、董杨道宾公,东龛供奉太一真人,西龛供奉杨延昭元帅。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清嘉庆和道光年间,董杨族人商定,以捐资和进主的形式,联合福州、漳州、泉州、台湾各地外房外支董、杨同姓,重建宗祠。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宗祠破土动工,5年后告竣。

    新中国成立前,宗祠一度成为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后军队进驻,宗祠惨遭破坏。新中国成立至今,宗祠几易其主,最后归还董杨宗亲。

    1999年,“杨氏宗祠”改名为“董杨大宗祠”,海内外宗亲慷慨解囊,筹资约300万元重建宗祠。5年后,董杨大宗祠落成。

    董、杨出自于姬姓,一脉相承,唐宋时期,两族交好。

    清光绪《重修旧馆杨氏宗祠记》记载:“泉郡旧馆杨氏宗祠,其先南宋世兴公由余杭(今杭州)入闽,本姓董。至君选公,以杨姓入仕,遂为董杨氏。”由此可见,泉州旧馆驿杨姓入闽始于南宋,始祖世兴公本姓董,从浙江杭州来担任泉州同安税吏,便定居晋江,后英年早逝。

    原来,董世公去世后,儿子董君选由好友杨梦龄抚养长大,并以“杨”姓入仕,担任潮阳县尹。后来,子孙杨道会、杨道宾连登进士、榜眼,并入朝为官。杨道宾的儿子上奏朝廷,要求恢复董姓,明神宗御批曰:“既承久代,不准复姓,钦赐董杨公,仍以杨传嗣。”因此,便有了“董杨氏”之称。董杨大宗祠见证了这段历史。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民宿有照无证难以合法经营 建议:暂以租房备案
下一条:男子怀疑老婆出轨 泉州市区冤枉殴打私家车司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