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今年拟投3.4亿元恢复治理各地废弃矿山生态

2014-02-24 13:35 来源:闽南网 0

佳云公园已基本完工,图为园中观世音广场
佳云公园已基本完工,图为园中观世音广场

  闽南网2月27日讯 以前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如今是碧波荡漾、绿树环绕的休闲公园,泉港区南埔镇柳厝村300亩的废弃矿山,正在华丽变身中。记者昨日实地探访获悉,这是2011年起,柳厝村乡贤投资4000万元带来的巨变,公园建成后还将整体移交当地政府,免费向公众开放。

  泉州市国土资源局透露,今年起,泉州市政府首次将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列入政府国土资源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全市计划总投资3.4多亿元实施具体的恢复项目。

【一个样本】

  昨天上午,泉港区南埔镇柳厝村北部的大埔园山,正在建设中的佳云公园,笼罩在一片雾气中。公园入口处,湖面碧波荡漾,湖边绿树环绕,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拾级而上,观湖亭、休闲广场等各种人工景致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很难想象,这座山曾经因为采矿分布了60多个废弃石窟。

  柳厝村村书记柳月波介绍,上世纪60年代前后,当地村民开始进山采石料,用于贩卖建房,几十年的无序开采、滥砍滥伐,陆续出现了60多个矿坑,最深的地方达三四十米,最浅的地方也有10多米。上世纪90年代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管理下,村民才停止采矿,但遗留下来的废弃石窟,20多年来都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柳月波还介绍,这些石窟坑洞废弃后常年积水,味道难闻,且时有群众失足跌落受伤,成了一大安全隐患。2011年,泉港区在考察、规划的基础上,将大埔园山废弃矿山的改造作为试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整治修复。柳厝村乡贤柳加明主动请缨,将目光瞄准这块已经荒废多年的山头——利用采矿坑留下的“地理优势”,打造一处阶梯状的乡村公园,并命名为“佳云公园”。

  截至目前,佳云公园已投资4000万元左右,运来土方回填石窟,恢复山型,平整了300多亩的废弃采矿坑。去年底前,公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绿化等工程。按照规划,未来公园还将扩至500亩的范围。届时,整个公园还将配套建设旱冰场、攀岩、高空滑索等项目。按照计划,公园将免费对村民开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石头房改造补贴政策 力争5年内基本完成改造
下一条:泉州地方民宿发展之困 交通接驳难经营压力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