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今年拟投3.4亿元恢复治理各地废弃矿山生态

2014-02-24 13:35 来源:闽南网 0

一处矿区将改造成旱冰场和攀岩
一处矿区将改造成旱冰场和攀岩

【各地试点】

开垦茶园培植花卉 鼓励个人出资治理

  废弃石窟改造变身,无论在泉港还是在泉州,都不是个例。

  泉州市国土资源局泉港分局透露,该区在涂岭镇另2个村庄也都实施了“青山挂白”,将原有的废弃石窟进行了绿化种植,效果不错。

  昨天下午,记者从泉州市国土资源局矿产开发管理科了解到,早在2005年起,泉州市已先后开展了两期“青山挂白”治理和“两沿一环”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总投资达5.7亿元的安溪官桥—龙门石材矿区治理项目,还成功列入国土资源部重大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泉州各地也积极探索了各自的治理模式。安溪县引导茶农利用关闭采石场开垦茶园500多亩;石狮市引导当地村委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存在安全环境隐患的超深采石凹坑进行回填并开发利用,3处废弃矿区已改造为村民运动休闲场所。

  另外,惠安县引导当地企业利用废弃采石场开垦苗圃园,种植培育高价值花卉树木,治理面积数百亩,效果不错。

  据介绍,目前全市对于废弃石窟治理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像泉港区企业家捐建公园,后向村民免费开放的个例还是较为典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实施。对企业和个人以自有资金治理废弃矿山成效显著的,政府还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出路探索】

分6大项治理矿山 今年拟投资3.4亿元

  泉州市的废弃石窟到底有多少,泉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士表示,并未实际统计,但数量不少。记者从该局提供的一份材料中获悉,去年该局提出,全市1126个废弃矿洞和采坑,将分期分批实施安全环境隐患治理和废弃矿山用地进行开发利用。

  该人士同时指出,这样庞大的矿山治理项目,资金上单靠财政的力量难以满足,且废弃矿区地形复杂、形态多样,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难度大,各地必须因地制宜,方能有效解决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难题。

  事实上,关于矿山治理,泉州市已迈出大步伐。今年,全市首次将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列为政府国土资源工作目标考核内容,除鲤城、丰泽两区未涉及外,各县(市、区)均安排了具体的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超3.4亿元。

  治理模式则根据各地情况,分为6大项:对单个采坑体积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采用建筑垃圾回填,改造为绿地、园地、休闲场所,或者作为其他集体建设用地;对缓坡式挂白,开发林地、茶园、果园、花卉苗圃园;对重要景观地带的高陡岩石边坡,采取V形槽治理和滴灌养护;对废石场弃石统一承包给石子场回收利用,消除安全隐患,释放压覆土地;对煤矸石、尾矿砂,鼓励用于生产新型加气砖或者水泥配料;对严重损毁的山体进行整治性开采削平,改造为可供进一步利用的土地。(本网记者 陈丽娟 谢杨 通讯员 肖咸强 庄子瑜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石头房改造补贴政策 力争5年内基本完成改造
下一条:泉州地方民宿发展之困 交通接驳难经营压力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