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西街文化历史名人故居盘点 屹立古巷灿若星辰

2014-02-13 07:58 来源:闽南网 1

话说当代西街

  西街历史上名人如织,灿若星辰,在近现代也不乏英才。比如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庄长恭,比如谢希德、林祖赓、庄善裕、陈笃信等曾分别出任过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与东南大学四所“牛校”的校长,还有那些至今活跃在一线的文史专家……

  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西街未来将打造成古城代表性的文化街区,文化名流纷纷建言献策。

西街文化味不能流于文字

  原厦门大学校长林祖赓:我以前住在西街的曾井巷口,上世纪30年代的西街,感觉街上文化味很浓。经常可以看到吟诗的读书人、下棋的老人,春节大家都会出来写春联露一手。现在对泉州的历史文化印象更多是从文字里看到的,回到西街,更多是些小商铺,文化味没儿时那么浓了。我觉得西街可以建成文化古城的代表性街道,引进书画、艺术品等文化味浓的店铺,营造浓浓的文化味,让人有更多可看可感可体验的东西。

要让西街文脉能动感体验

  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泉州和横滨、光州一同评为东亚文化之都,古城西街的保护也上升到代表国家的高度。因此,未来西街规划站位要高,它不是一般的拆迁改造,而是以传承保护和建设发展为主。西街延续着古城千年文脉,当下最紧要的是研究如何把这些文化内涵、要素翻译成现代人、游客可以直观动感体验的形式。未来的西街可以建成“走东走西、看东看西、吃东吃西、买东买西”的特色旅游文化一条街。

建西街文化长廊物化文脉

  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陈瑞统:我觉得梳理西街文脉的重要意义在于,促动古城各界人士更充分地认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作为泉州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这些名人的成长、成功和创新、实干,在各个领域的成就给我们带来的启发。现在西街的这些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都分散在各个小巷,并不好找,我认为西街应该开辟一个这方面的专门场所,作为展示长廊,让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更直观地物化。

相关链接

西街部分历史名人故居

  郑良弼进士第:宋崇宁五年进士,宅第在裴巷内东侧的鞋巷。

  粘灿御史第:在西街116号一带。粘灿,明弘治十四年举人,历官南京监察御史。

  史继偕相国府:在西街影剧院后右,明万历二十年壬辰科榜眼。

  石选万石第:井亭巷内。宋景祐元年特奏名,郡人以石选与其四子俱出仕,号之“万石君”,因建坊巷口以示敬仰。

  留正丞相府:又称“忠宣府”、“大留府”,在西街开元寺西昼锦坊内塔堂巷。留正,宋绍兴三十年进士,累至左丞相。

  庄国祯侍郎第:在西街万厚铺北潘巷北(今侍郎第)。庄国祯,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户部右侍郎。

  龚维琨文魁宅:在旧馆驿26号。龚维琨,清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

  龚显曾世翰林第:在三朝巷。龚显曾,清同治二年进士,历翰林院编修、詹事府赞善。(本网记者 陈冷冷 叶碧玉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市民苦等半小时等不到10路末班车 回应:司机请假
下一条:泉州当代艺术馆设计者弗兰克·盖里西街展示作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