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鲤鱼”引西街复兴思考 古厝开发助西街凤凰涅槃
统一完善管网等市政配套
——开元街道双塔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丽妹
历史人文家底:
双塔社区最出名的是孝感巷和曾井巷。相传明朝时孝感巷内住一穷秀才朱鉴和母亲、妻子。朱鉴夫妇事母至孝,感动侠盗夜投金锭襄助,却被失金者诬告为盗,朱以天赐辩,知府审理后,判给朱家。侠盗知情后趁夜再投金锭,知府认定孝感天帝,申奏朝廷,敕立“孝感动天”的牌坊。后朱鉴中举成名,官拜御史,人们称此巷为孝感巷。
曾井巷内有一口井,相传宋代泉州状元曾从龙,当年为临产浣衣的母亲分娩于井边。曾从龙后来所建的府第,也在巷内。后人为纪念他,刻石“状元井”,起名曾井巷。
现实难题与建议:
双塔社区靠近地势低洼的西郊,因为地下管网不健全等因素,雨天容易受涝。此前做过调查,90%以上的社区居民反映,个人翻建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政府对片区的道路、管网、建筑等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才能真正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
整合东西两段发展
——开元街道开元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育玲
历史人文家底:
开元寺就在开元社区。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寺庙,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山门石柱上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朱熹所撰、弘一法师所书。大雄宝殿西侧的古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栽培桑树之一。不得不说的还有东西塔,不仅是泉州城市的形象标识,也是目前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
社区内还有历史文物蔡清祠,奉祀的是身为明代名臣、教育家、理学家的泉州人蔡清。另外,烟丝厂、衡器厂、铸造厂等老厂房,则见证了这片区一度发达的工业经济。
现实难题与建议:
西街以新华路为界,东段和西段的氛围有很大差别。东段的历史人文氛围浓厚,发展的产业也多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服务业,而西段以老旧小区、老厂房为主,设施陈旧、配套落后。希望政府部门把东西段整合、融合起来,缩小两边的差距。同时将一些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创产业向西引导,为西街的西片区带来活力。
引入更多文创产业
——开元街道新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婉娥
历史人文家底:
台魁巷、裴巷、新街是南北贯穿全社区的长巷。
台魁巷光是巷名,就有三种叫法。“杀瓜巷”是台魁巷的闽南语谐音,有着一个关于孝的传说。另两个叫法是“奇仕妈巷”和“白塔巷”。明泉州状元庄际昌为巷中奇仕妈宫题匾“雁塔钟灵”,希望泉州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故后人称此巷为台魁巷。白塔则为巷中老店铺保和堂疔膏的标志。
裴巷得名据说与仙人有关。相传宋朝时,巷中住有裴仙人,行医济民,又追斩蛇妖至清源洞,担心蛇妖再出来祸害百姓,裴仙人遂搬大石头堵洞口并坐于石上至仙逝。后人为感其恩德,于巷口建宫祀之,并将巷命名为裴巷。
新春社区还有宋文圃宅“洲紫新筑”。这座由旅菲华侨宋文圃于1915年建的百年古大厝,充满巴洛克风格,折射出泉州多重文化深刻交融的背景。
现实难题与建议:
社区内许多老宅已十分破旧,有的甚至是危房。社区工作人员曾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大部分居民希望政府能统一规划,制订方案。同时,面对这一片区的居民实施政策性低息贷款,让居民根据方案维修,“以故复故”,再由政府监督、验收。产业方面,社区之前将裴巷一处旧厂房租给“大拾堂”创意作坊,望借这股新气息带活社区。希望今后相关部门能出台优惠政策,对片区发展文创产业进行扶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