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空心鲤鱼”引西街复兴思考 古厝开发助西街凤凰涅槃

2014-01-06 09:27 来源:泉州晚报 东南早报 0

    专访西街片区改造规划方案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劲松——

    西街是个“古董碗”

    复兴关键是提升业态

西街一景

    西街一景 (庄丽祥 摄)

    西街片区改造规划进展如何?怎样实现它的历史价值?“老西街”容颜如何重焕光彩?就市民关心的这一系列问题,西街片区改造规划方案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泉州市人大代表、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林劲松昨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保护旧城肌理

    提升街区业态

    西街螺珠巷住宅、西街425号住宅(八角楼)、西街116号宋宅(洲紫新筑)……古城西街蕴藏着许许多多文化宝藏,撇开开元寺、城心塔、旧馆驿等等名胜古迹,单从散落在街巷里的民宅看,就有不少够得上文物级别。据文保部门统计,西街片区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历史价值颇高且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古街巷22条。

    “从整个古城的保护来看,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种‘保护’不应是简单的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更应该关注到古城的街巷空间,旧城肌理,这就包括建筑的密度、层数等等,它是物质形态的一种表现。”林劲松透露,其实规划部门一直致力于西街片区改造规划,肃清门改造、原泉州线厂改造,以及周边的源和堂改造等等,都是西街分片分步实施改造的体现。

    那么,西街片区改造的思路是怎么样的呢?

    “提升业态,这就是西街片区改造的关键所在。”林劲松介绍说,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目前西街居住的多是老人,住户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商业档次也相对较差,要对西街进行好的改造,首先是要改变这种老的业态,提高其档次和品位,为其注入活力。

    分东西段改造

    恢复甲第巷原貌

    规划部门考虑,将西街改造分为新华路以西段和新华路以东段两部分进行。“新华路以西段,以旧工厂改造为主,动作相对大一点。”林劲松说,西街西段分布的多是一些建国以后建起来的厂房,虽然有些年头,但历史价值相对不高,比如西段原泉州面粉厂就将改造成泉州当代艺术馆,成为艺术名流汇聚之地。

    此外,因欧阳詹等历代名士辈出而得名的名巷——甲第巷也是改造的重点。“我们设想恢复甲第巷的历史风貌,重建一些传统风格的房子。”林劲松说。

    而相对更古老的西街东段,则考虑逐栋修复,“主要是对旧街巷进行梳理。”林劲松说,除了按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对旧街巷、老建筑的保护性改造,整个片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也将得到一个系统的提升。

    “交通组织上,我们将因地制宜,适当建设停车场,在这里,主要提倡通过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抵达。”林劲松还透露,目前规划部门正组织进行古城区自行车系统的规划。“规划在古城区设置多个自行车租赁点,从一个站点抵达另一个站点,人们可以实现自行车等公共交通的自由换乘。”

    提升基础设施

    引进本土商业

    “未来的西街片区,将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街区。”林劲松说,这里不仅将有家庭旅馆、精品酒店、旅游酒店、艺术家工作室,还将有私房菜馆、特色小吃等“泉州味”极浓的文化商业,“考虑引进木偶、润饼、肉粽等泉州特色经营,找回‘老西街’的味道”。

    对于西街的居民来说,配套设施的提升无疑将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在改造的过程中,规划部门考虑更多,林劲松说,改造过程中将尊重居民们的意愿,采用多种方式逐步改造。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西街成街至今1300多年 文保单位有21处(图)
下一条:高铁泉州站自助机可取学生票 1月3日起正式启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