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鲤鱼”引西街复兴思考 古厝开发助西街凤凰涅槃
■代表委员
洗面式改造有所欠缺
借鉴西安市场化运营
□苏耿聪 市人大代表 台盟泉州市委员会副主委
“关于西街改造,十年前就已在提了,至今还是没有动静。”苏耿聪称,作为一名在老城区生活几十年的老泉州人,他曾以委员身份,写过西街保护的提案。
他说,之前的后城文化街、状元街、北门街等几次街区改造,旨在一条体现泉州文化底蕴的旅游街区,都是不很成功,“可以说泉州目前还没有一条结合旅游、文化、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商贸街区。”他建议,西街改造,可以开元寺为核心,结合文化创意、商贸旅游、服务配套,体现老城区域特色,展示泉州历史文化,“前几年钟楼片区的洗脸式改造,只是停留在表皮,还是有所欠缺的。”
这方面在国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像西安大雁塔片区的保护与开发就很成功。三年前他到西安旅游,大唐芙蓉园的旅游开发运用市场化运作,与大雁塔的保护相得益彰。对于改造资金筹集问题,苏耿聪建议,可以成立开发公司,市场化运作,培育文化创意龙头企业,但是前提条件是政府把好规划关,建好后由政府部门来验收。
具体可分成三步走
保护先行适度开发
□许冬原 市政协常委
西街片区以其丰富的历史遗存、悠久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目前市区仅存的、最有味道的老街区,“如今的东街、涂门街、新门街已改造过,如果连这最后一片老街区都保不住,那么留下的遗憾就大了”。
谈到西街的复兴改造,许冬原认为:“要分三步走,保护要先行,基础设施要跟上,最后才是适度的开发。”对于保护问题,他认为政府部门要从长远考虑,不要急功近利搞开发,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楼、旧房,可在业主自愿基础上,采取“业主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保护性修缮,“必须要雇请有资质的专业古建人员,不能随便瞎搞”。
与此同时,还要对街区一些基本的生活设施,比如卫生间、排水排污等设施,进行升级式改造,“尤其是一些主要巷子的垃圾收集处理,这样才能做到干净整洁”。在走好前两步“棋”的基础上,随着街区面貌一新,可适当引进一些家庭旅馆,“古香古色的巷子,充满泉州味道的老街,对旅客是一种绝佳的吸引,到时候,根本不用愁西街的人气与繁荣”。
■部门声音
老房子问题不解决 安全隐患无法根治
“西街的问题不单单只在这一条街道,鲤城的老城区都面临着历史旧账与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鲤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就需要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老旧房子的问题没法解决,人的意识跟不上,消除隐患始终不能治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