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言献策座谈会周日开启
刚过去的平安夜,文创园区的活动让城市嗨了起来
闽南网12月27日讯 雅致环境,开启创意办公;闲暇午后,尽享美食佳饮;都市艺展,穿越文化时光……2011年以来,泉州迅速崛起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靓丽时尚的外表让它们更像是一座座没有围墙的城市公园,丰富的艺文活动为市民搭建出一个个开放的学堂,积极对接本土实体经济,它们更像是一架架马力十足的“驱动机”。这一新兴平台,正方方面面渗透和提升着泉州这座城市。
连日来,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东亚文化之都”大型策划第三阶段,搭建起话题讨论的文化大平台,有不少市民踊跃参与,热心为“文都”出点子。我们已将这些珍贵的建言,反馈给“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以供参考。
这周日,我们还将邀请政、艺、学、商各界人士一起,开一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言献策座谈会。座谈的主题是:传承、保护、创新,营造文化之城。将会有哪些真知灼见“金点子”跳出来,一起关注吧!
文化观察·创意生活篇
城市公园:开放的“市民学堂”
就在昨日,晋江五店市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菲律宾华侨庄惠俊偕夫人专程来参观已经变为茶馆的柳青新宅。这座古朴的闽南大厝,是他父亲留下的宅子。“我们觉得特别幸运,有些人家的老房子都拆迁了,家父的宅子却可以保留下来。”庄惠俊的言语里满是对家乡的眷念和感恩。开园在即的晋江五店市,拥有一百多幢闽南风情古建。这一古朴与时尚交织的园区,未来将成为市民时尚休闲的好去处。
近三年来,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泉州迅速崛起。它们如一座座开放的城市公园或是开放的学堂。年轻人会告诉你,每到万圣节、圣诞节等时尚的节日,可以约朋友到领SHOW天地感受一把魅夜生活;文化人会告诉你,周末就去源和堂1916走走吧,那里经常有各种文化艺术展览和讲座;怀旧者也有去处,市区锦绣庄或是晋江五店市,那里保留着原生态的闽南古厝,浓浓的家乡味儿。
“现在,泉州的每个文创园区都在向国家4A级景点看齐。”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改办主任、文联主任许旭明说,“文创园区可以更好地集聚人气,集中和深刻地展现文化元素,举办丰富的艺文活动,对提升城市与市民的品位推动作用明显。”
创意办公:实体经济“驱动机”
黄志强是一家设计公司的顾问,说起自己在领SHOW天地创意办公区的“上班生活”,他颇为满意。“以前在市区某大厦工作,那里都是穿戴严谨的政府或银行工作人员,氛围很难相融。”
除了工作氛围的改变外,黄志强认为,立足产业集群度更高的平台,还让他的企业实现了优化和提升。“以前我们是什么业务都做,现在改变观念,做精壮型企业,专攻广告设计,联合广告上下游企业,注重分工协作,强强联合,结果是,一些大客户、成熟的CASE我们都能接得下来。”
就像一个“驱动机”,泉州文创园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马力十足。“泉州企业现在全国各地的广告有大几十个亿,上百亿。而据统计,留在泉州的广告经营额才15个亿。如今,领SHOW天地发展以广告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可以更好地提高本地广告创意水平,吸引更多企业把广告留在本土制作。”许旭明举例说,以工业设计为特色的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服务服饰行业的石狮的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还有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园、永春的中国工艺香集中区等园区,在服务当地实体经济方面的特色都很分明。
错位发展:市场运作良性竞争
许旭明说,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所以发展势头不错,在于能够跟泉州的实体经济、闽南文化有机结合。而且,因为坚持错位发展,竞争也比较良性,园区的侧重点包括工艺美术类、创意设计类、旅游类、广告类、包装印刷类等不同类型,原则上每个县市区能打造一到两个就很好了。
不过,许旭明分析说,由于规模小、业态分布少、部分园区在产值税收、人流集聚方面还比较弱。目前,政府部门在引进创意人才、引进高端企业、促进文创和科技、旅游等方面融合发展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之,泉州新晋“东亚文化之都”,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说都是很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配合文都接下来将实施的古城复兴计划、古港转型升级行动、新区文化综合体建设等项目,各个县市区可以深层策划、深入招商引资、引进更多业态,推动泉州文化进一步转型升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