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网购节来袭 盘点七大陷阱“坑”你没商量
“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刚过,“双十二”网购节再次袭来,不少网民摩拳擦掌准备抢购。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电商制造的一个又一个网购狂欢节中也暗藏着不少“陷阱”,消费者应擦亮眼睛,以防被“坑”。
盘点七大陷阱“坑”你没商量
陷阱一:打折为幌暗中抬价
家住中心市区的王安九“双十一”看到一件外套,价格598元,打4折,而这件外套原价558元,平时都是打5折。“很多商品都是价格抬高之后再打折,其实和之前的差不多。”她说。
在“双十一”中,记者发现,有的商品打了三四折,但算下来却并不便宜——商家为了让够“低”的折扣吸引眼球,暗中抬高商品原价。
陷阱二:“全年最低”还有更低
晋江的许钹今年“双十一”的目标是一个女士背包。她提前观望,在一家声誉不错的女包店看到“不定时涨价”、“越早买越便宜”的广告语,为了抢到最低价,特意等到11月11日零时“秒杀”,终于以“年度最低价”购买了心仪的女包。
“双十一”过后几日,卖家果然恢复了原价,但“双十二”来临之际,卖家却将价格调得更低。“不久之后还有圣诞节、元旦,价格说不定还会再低一些。”她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陷阱三:商品低价运费“天价”
“买了一套餐桌椅,价格挺便宜,邮费当时付了100元。没过几天,物流打电话来让我去洛江自提,否则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我一个人怎么搬得动餐桌椅?只好多花300元。”市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大件物品的物流费用并不高,但快递费用却不便宜,商家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运费变为另一个“盈利空间”。
陷阱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华侨大学陈同学告诉记者,他“双十一”网购的某品牌MP3,用了两天就坏了,想找售后修,却被告知是仿品。
记者发现,也有不少品牌商应对网购狂欢节打折的办法就是打折期间,换掉新款,全部换上滞销的旧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