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书院历代兴建62所 堂屋不复遗迹难现当年盛况
位于市第三医院的“小山丛竹”石牌坊
●小山丛竹书院
小山丛竹书院位于泉州北门模范巷今泉州市第三医院内,始建于北宋,原是民间书院,后因朱文公曾在此讲学而闻名。书院当时占地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与周围密集的现代建筑相比,现存的“小山丛竹”石牌坊显得势单力薄。这块石牌坊为抬匾式,两侧花岗岩立柱,嵌辉绿岩坊额,但正面刻的朱熹墨迹“小山丛竹”等字已经模糊不清。旁边的弘一法师圆寂处也历尽沧桑,尽显斑驳,还有人居住。这样一处历史意义重大的景致,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欧阳书院
欧阳书院旧址在清源山赐恩岩附近,为纪念欧阳詹而建。由于书院建筑颇具规模,规制较为完备,有祠堂,有讲堂,有斋舍,又位于清源山南麓,风光旖旎,加上书院本为泉州先儒欧阳詹的读书之处,建成后吸引了一些学者聚集其中。如今书院已无堂屋,“高山仰止”石刻尚存。
●泉山书院
泉山书院又名温陵书院,由南宋咸淳年间泉州太守赵宗正主持倡建,最初建于府治行春门外,即今东街的泉州市第一医院所在地,后又移建于今蔡巷内,即今鲤城区东门小学址。南宋乾道年间,泉郡守王十朋(号梅溪)曾于书院内会集诸生讲经论文;嘉定间,名太守真德秀(号西山)也于吏治之余,到书院选择才俊诸生,讲道论文,奖掖后进。这两位名太守重视教化,亲莅书院讲学,一时传为佳话,可见当时学风之盛。现存碑刻记载了乾隆六年(1741年),泉州知府王廷诤捐俸重修温陵书院的事迹。
●一峰书院
明代泉州新建书院中最为著名的当数一峰书院,是为纪念明成化年间进士罗伦(号一峰)而建。由于当时学宪朱镇山,知府、县令等多人都来书院讲学,书院名噪一时。如今一峰书院旧址已成为泉州第一中学,被列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进出校园便能看到写有“一峰书院”的大石匾额,不远处的两块重修碑记保存完好。而书院原有的梅花石碑则在校门外右侧百米处的围栏内,静静看着世事变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