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药监局打击保健食品 信息不符将现场下架
保健食品销售要有专用货柜
保健品还是食品?
胶原蛋白归属“拎不清”
在走访市场时,记者发现东街某药店正在销售的一款品牌胶原蛋白礼盒上,赫然印有保健品专属的“蓝帽子”标示。可是,单买的同款产品瓶罐上却印着“QS”认证标志。胶原蛋白到底是保健品还是食品呢?在另外几家药店内,记者发现胶原蛋白的身份实在“拎不清”,但有“蓝帽子”标志的胶原蛋白保健食品仍为少数。
记者使用“胶原蛋白”和“保健品”两个关键词,同时在某网络商城搜索,在原有的23.21万件胶原蛋白产品中,仅有1754件在商品名称中备注“保健品”。
据悉,外包装有蓝帽子的胶原蛋白属保健食品,由药监部门监管;若没有“蓝帽子”,而是QS标志,则属质监部门监管。在鱼目混珠的市场中,身份不一的胶原蛋白产品,导致部门监管难度加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申请到保健食品标示的,数量远远少于没有申请到的,而没有“蓝帽子”的产品,被商家定义为食品或营养品。
专家说法:胶原蛋白产品 保健效果微乎其微
泉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武祥表示,胶原蛋白产品的作用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实际产生的作用相当微弱。
“猪蹄、动物的皮肤、阿胶都是含有大量胶原蛋白。在医生眼里,成千上万种的食物可以分成3种: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人体吸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重新整合。目前,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产品良莠不齐。胶原蛋白虽然是人体必需的成分,内服、外用都会有效果,但也不像商家说的,可以通过服用大量保健品补充。”李医生说。
医生认为,胶原蛋白食补的作用要超过服用保健品。另外,除了胶原蛋白,一些维生素保健品也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比如一些商家说自己生产的维生素C是纯天然的,价格卖到一两千元。但是,维生素C根本不能天然提取,只能合成。这类保健品里维生素C的纯度可能还比不上几元钱的产品。”李医生说。
另外,人体虽然需要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过多地通过保健品来补充并不科学。过多服用时,人体无法吸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