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电商强势来袭泉州沿街店商迁小巷 1年销户237家

2013-11-18 07:55 来源:东南早报 4

黄金旺铺烫手 “吉店转让”满街头

  2011年,市民陈先生在涂门街租下一家店面经营女装,合约三年。可是,今年还未过去一半,他已经等不及合同到期,贴出“吉店转让”的牌子。

  他说,这家店面一共40平方米,月租金是7000元,员工月薪3000元左右,最起码的成本要1万元。但店铺月销售额不到2万元,根本赚不到钱。

  同样的困境不只发生在陈先生身上。近两三年,“吉店转让”的牌子频频出现在曾经一店难求的商业街上。

  在中山路上,李小姐做了四五年的服装生意,如今她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以前,客人来了,试过之后讲讲价也就买了。现在,他们试过之后,就回家到网上找同款买。几乎所有的服装款式在网上都能找到一样的,价格也比实体店便宜,我这已经成客人的‘试衣间’了。每天,我都能听到客人讨论店里的衣服在网上买能便宜多少钱。”

  市场供需决定价格,沿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原本“黄金旺铺”租金只涨不跌的情况发生了改变。记者走访涂门街、津淮街等几条街道的商铺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泉州市区已经有不少店面租金出现了回调。

  “从2005年开始,黄金街区店面租金每年都以约20%的速度递增。最好的时候,田安路等好地段每平方米租金约180元,以60平方米的店面来计算,每年房租约12万元。现在,田安路、涂门街、津淮街不少店铺月租降了2000元—3000元。以往房东还会收取几万元转让费,现在店铺能租出去就不错了。”市区一家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泉州中心市区原来几个黄金街区的店铺转手率近两年来逐年提高。

  “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不少线下店铺,特别是鞋服店铺沦为‘体验店’。实体店铺投入高,商品成本远远高于线上网店,同款产品的售价一般会高个30%。如今,店租正逐步回落。”房产业界投资者薛先生说。

退至小巷喘气 还得兼做网络生意

  两年前,一些“店商”已经逐渐放弃沿街旺铺,开始改为在次干道或小巷中经营。

  去年,一家位于丰泽街附近的母婴用品店因受不了高额店租压力,迁至人流量较小的次干道上。店主提起这事有些无奈,但因经营多年留下好口碑,所以仍有一些老客户愿意到新店消费。

  “我一直想开一家外贸服饰店,虽然有进货渠道,但却因为沿街店租太高,价格无法与网上的原单货竞争而搁浅。后来,我只好选择把店铺开在开放性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流量还可以,每个月的店租只要2000元,再借网络宣传,慢慢把生意做起来了。”市民小林说。

  像小林一样选择把店铺开在小巷里的人并不少。“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宣传自己,多办一些转发有奖的活动,拜托朋友转发微博,总会有人发现我们。当然,货品也要做得更具特色一点,不然很难真正吸引人。”市民小庄说。

  这些店主们,除了把店铺开在小巷里,还开起了淘宝店。“不能不做,网购是大趋势。平时店里没有人的时候,我就给网店上货,或装修网店,店员可以兼职当网店客服。”小林说。

  最近,小林又开了第二家分店。他的网店生意也不错,已经成为外地几家实体店的供货商了。“现在每个月做的量不小,囤货就有十几万元。”他说。

  但是,开在小巷中的店铺并非都能很好地生存下来。“原本以为,一个月1000多元的店租对我来说不算吃力,可是坚持了8个月,我就撑不住了。小巷的人流量小,总是让朋友买也不好意思,每个月不亏钱就不错了。因为经费不够,我请不起店员,一个人要看实体店,又要做网店,偶尔还得接点别的活增加收入,过得很辛苦。网店那么多,别人凭什么到我这种卖家级别低的店买呢?还不如找份工作拿工资实在。”曾经的服装店老板小黄说。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电商支撑泉州90%快递业务 盼物流发货能再快点
下一条:泉州拍胸舞倾倒董卿被访谈 木偶戏下月角逐名额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