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小伙欲绘刺桐百巷图 漫步西街几步内必见史迹

2013-10-22 09:17 来源:泉州晚报 0

秋天的旧馆驿充满诗情画意
秋天的旧馆驿充满诗情画意

    小伙欲绘“刺桐百巷”图追踪

    泉州“85后”小伙黄强花了一年半时间,踏访了泉州城150多条巷子,并用镜头和手绘画将其记录下来,泉州古巷的魅力再一次被本土年轻人挖掘。时代变迁中留存下来的泉州古巷,像是这座城市的血脉和根系,搏动着历史的声音,萌发着新的生机。在这里,有匠心别具的屋脊装饰,富有特色的红砖白石,散落路旁的石狮子,深藏巷中的古建宅第……今天,让记者带您漫步西街,于阡陌小巷中寻找旧梦。

    旧馆驿

    旧时驿站变为巷名

    漫步西街,来到旧馆驿巷,一排传统民居古意十足,久居于此的苏老伯坐在门口晒太阳,骑三轮车收废品的阿姨喊着“酒干倘卖无”,驶向小巷深处。

    旧馆驿巷,顾名思义,命名与泉州古代的驿站有关。宋代,原泉州大路驿站——晋安驿设县治西(今中山北路驿内巷)。元代,晋安驿迁至宋南外宗正司故址(即今旧馆驿内),易名清源驿。巷内设有一座专门供过往官员或信使住宿和更换马匹的馆舍,故名馆驿。明代,知府沈翘楚更迁于城外。驿站废了,此处便演变成为地名和巷名。

    在旧馆驿16号门口,一口双孔井格外引人注意。来提水的林阿婆说,古时人们把水干净得可洗豆芽的这种井叫做“豆丝(生)井”。林阿婆在这住了十几年,早些年大家还会提井水煮饭,“现在都用自来水了,这些井水就用来洗地板。”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KTV寄酒过期作废是霸王条款 揭秘被吞掉的寄酒
下一条:泉州真武庙建筑群遭广告牌包裹 市民呼吁还原闽南特色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