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小伙欲绘刺桐百巷图 漫步西街几步内必见史迹

2013-10-22 09:17 来源:泉州晚报 0

台魁巷里,落叶如黄金般铺满地。
台魁巷里,落叶如黄金般铺满地。

    几步之内必见史迹

    小巷的宅第前,零星散落着石柱础。它们常应用于古厝建筑中,用以承托木结构的房梁或门梁。路过的陈阿伯今年60多岁,自小在旧馆驿长大。他说,在儿时的记忆中,每到翻修老房子,这些柱础常被搬到院落充当坐凳,或在两块略有间隔的柱石之上,再横卧一条光滑的石板当长凳。

    短短的200米小巷,每走几步便能撞见一处文物史迹,颇有穿越之感。清咸丰壬子科(公元1852年)乡试举人龚维琨故居在旧馆驿头,石门框顶的护翼已废,只留下两个木拱。4号的亦香吟馆也有一脉书香余存,它不仅是清代文人陈禹文先生开馆授徒之处,就连清末泉州状元吴鲁也曾在此读书。而巷内的董杨大宗祠,是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2001年列入泉州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台魁巷

    老厝散发古城气息

    在西街的另一侧,与旧馆驿相对的台魁巷人来人往。这里满是红砖房、石头房甚至瓦房,巷口一棵巨大的古树弯着树干横跨小巷两侧,黄色的落叶铺满地,夕阳斜照下,仿佛铺满金闪闪的黄金。一名补鞋师傅正坐在树下专心地缝补着一双运动鞋,他的店铺已有16年的光景。

    台魁巷7号是户大宅子,保存着闽南古厝的原汁原味。小门虚掩着,推门而入,一副美景映入眼帘:天井顶上的四个屋檐拼成画框,淡蓝色的天空是画布,静谧的开元寺东塔映于中央,偶尔有鸟飞过。天井里种着各种花草,随着秋风左右摇曳。

    像这样与古城气息和怡人风景融为一体的古厝,在台魁巷里并不少见。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KTV寄酒过期作废是霸王条款 揭秘被吞掉的寄酒
下一条:泉州真武庙建筑群遭广告牌包裹 市民呼吁还原闽南特色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