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半小时”演绎“东亚之风” 提线木偶最受宠
闽南网10月3日讯 前天深夜,赴韩国演出“泉州半小时”的艺术团成员返回泉州。
此次韩国光州之行,不仅是为韩国观众献演一场演出,更是一次与日韩文化的同台交流与激烈碰撞。
泉州的“半小时”走传统风,展现南音、梨园戏、木偶戏等经典剧目;日本和韩国则更讲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采用高科技、巧设概念,各自只有一个节目来表现。
三国的“东亚之风”究竟如何?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泉州表演团的导演及演出成员。一起来分享下,他们依然激动的心情和余温尚存的真实感受。
受访对象:
此次演出艺术团副团长、导演蔡湘江
泉州市木偶剧团副团长夏荣峰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
五个节目:
节目1:提线木偶《闹元宵》
节目2:独舞《开元飞天》
节目3:南音演唱《枫桥夜泊》
节目4:梨园戏《陈三五娘·大闷》
节目5:茶艺·石雕·舞蹈《蓝蓝泉州湾》
日韩的演出
只一个节目体现现代风
记者:三个国家的演出顺序是怎样?
蔡湘江:韩国光州第一,泉州第二,最后是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作为东道主,占据天时地利,日本在演出前五天就抵达光州。
记者:韩国光州与日本横滨,他们的半小时演出什么风格?
蔡湘江:两个城市的半小时演出都只有一个节目,而且都放弃了原味的传统民族风,选择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的歌舞表演。
记者:能不能具体说下韩国的节目内容?
蔡湘江:韩国的节目叫《都市之光》,让人容易与“光州”这个名字结合起来,据说是由退休的文化部官员担纲。他们的舞美、灯光设计规模很大,表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冲突、隔阂。
韩国用歌舞表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隔阂
日本用现代芭蕾舞串联半个小时演出
舞台上用纸箱设计一堵15米高的巨墙,用激光效果展示墙体的变化。到节目的最后,墙轰然倒下,将舞台分隔得七零八落,很有视觉冲击力。
记者:那日本呢?
蔡湘江:日本的节目叫《朱鹮》。朱鹮是一种濒危动物,横滨的节目以类似说书人串场,边唱边讲推动剧情的进展。两对芭蕾舞演员演绎了半个小时的舞蹈,旁边还有大提琴现场伴奏。整场节目日本人只用了六名演员,但是据说他们派出的是日本最好的芭蕾舞演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