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文化薪火相传 “非遗”走进校园

2013-09-22 09:40 来源:东南早报 1

■十大工程:文化生态总规全面护航非遗

  2007年6月,文化部在泉州、漳州、厦门三市建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年2月,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泉州拟实施交流展示、研究出版、艺术创作、整体保护、“申遗”工程、数字工程、普及工程、造势工程、综合利用工程、保障工程等十项具体工程。

  博物馆网络联盟:启动建立全市博物馆网络联盟,构建以海交馆、泉州博物馆为主体,各县(市、区)博物馆、各专题博物馆为分支,各民营、私人博物馆为补充的联盟。

  非遗展示馆:今年泉州将完成2个非遗展示馆、30个非遗传习所、300个展示点的建设;继续完善13个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鲤城区文化街区、丰泽区虫寻埔古村落保护。

  数字博物馆:除已经启动实施泉州南音记录工程外,泉州还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工程,对名师演出的精品剧目等优秀传统艺术进行录存等数字化保存。

  闽南文化读本:编辑出版《泉州市新市民学习手册·闽南文化读本》,利用网上知识答题和纸媒知识考题等形式,对社区居民特别是“新泉州人”进行闽南文化普及教育;研究制定扶持民间文艺社团措施,充分发挥1000多个民间文艺社团的传承保护、普及推广作用。

■传习:非遗项目入校园进课本

  在课堂上跟着李尧宝刻纸的传承人学刻纸,在校园里学唱入选人类非遗名录的南音……泉州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早已活跃在校园中,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田——已经实施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把富有泉州特色的非遗项目引进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使这些非遗项目以较好的活态传承。

  泉州还制定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给予传承人相应的荣誉与地位,建立包括国家、省、市多级非遗传承人体系。泉州目前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0人,其中国家级38人,各级传承人数量剧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宁德货船惠安海域遇险 泉州各部门全力营救7船员
下一条:泉州百岁有303人 女性人瑞比例十倍于男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