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频发房屋抗震能力引关注 泉州等5市设防7度
9月4日莆田仙游4.8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厦门建筑的抗震能力要比福州高半度
在国标中,虽然多个城市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但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却有所不同。例如,厦门和福州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但厦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而福州的值为0.10g。
据地震专家介绍,通俗地说,一个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意味着其50年内发生一个超过7度地震的概率是10%。也就是说,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代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可以看成这个城市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大小。例如,同样是台湾发生地震,可能厦门受到的影响就比福州大。加速度值可以理解为,厦门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比福州高半度。
同时,抗震设防烈度相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相同的城市,设计地震分组也有区别。例如,同样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福州归属第二组、而莆田归属第三组。
地震专家称,设计地震分组是用来表示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实际上就是用来代替原来老规范“设计近震和远震”,它是一个与场地特征周期与峰值加速度有关的参量。这个参数主要考虑场地,例如地基是石头、还是软土,距离震源远近等。简单地理解,分组数值越大,其周期越长,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地震发生时,位于第三组的莆田可能比在第二组的福州晃得更久,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更危险。
据介绍,建筑设防能力的设定,除了参考地震可能性之外,还会考虑城市的经济能力和重要性。例如,目前最高规范为9度,北京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即便是历史上基本没遭遇过地震的上海,抗震设防烈度也为7度。
闽南部分乡镇已执行8度标准
“福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所以在抗震设防烈度的设定上更多地考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地震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明确规定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建筑的抗震要求。但实际上,福建一些不在国标范围内的乡镇,抗震等级更高。
据介绍,目前国标规定的我省执行8度抗震设防烈度的只有金门县部分地区,但实际操作中,漳州龙海的部分乡镇,以及泉州石狮的部分乡镇因为地震发生概率较大或靠近台湾,已经执行8度标准。
当然,我省有地震高发带,也有地震发生概率低的地区。作为县级市的武夷山就没有出现在国标名单中。建筑专家表示,武夷山被归为非抗震设防区,并不要求做专门的建筑抗震设计。
地震专家证实,南平北部的武夷山、邵武、光泽等县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地震,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不过,此前顺昌已经出现小地震。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家部委正酝酿将国内所有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的城市抗震标准提高,取消非抗震设防区,预计新政策近一两年就会出台。
建筑专家表示,虽然目前武夷山等城市并没有抗震设计的硬指标,但是建筑还是要根据重要性来提高抗震设防等级。例如,上卫星电视的电视台,消防,通讯,自来水,煤气,够一定级别的政府,指挥中心之类的都属于生命线工程,要提高一度设防烈度。此外,汶川地震后也重点提高学校、医院等建筑的设防烈度。
据介绍,一般来说,提高设防烈度主要会在建筑构造措施上做一些调整。例如,在建筑墙体、柱子、转角等处加设钢筋,这样原来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建筑就可以抵抗8度的地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