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62岁摄影师张加陛 用镜头记录泉州城市变迁

2013-09-06 11:02 来源:闽南网 1

清源山狮岩俯拍
1988年
从清源山狮岩俯拍,泉州市区北门外还是一片农田,沟渠纵横(张加陛/摄)

老张和他的宝贝们
老张和他的宝贝们

泉州市区北门外西湖公园周围高楼耸立
2011年
从清源山狮岩再次俯拍,泉州市区北门外西湖公园周围高楼耸立(张加陛/摄)

2011年田安大桥在打地基
2011年
田安大桥在打地基(张加陛/摄)

竣工后的田安大桥夜色
2013年
竣工后的田安大桥夜色(张加陛/摄)

  闽南网9月6日讯 游历大千世界,是很多摄影师的梦想。但张加陛笑笑说,自己的钱不多,去不了那么多地方,不过在古城泉州,也有拍不完的东西。

  除了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外,老张尤其喜欢拍摄泉州城市建设的影像,从一座桥的雏形到落成,花上1年多的时间持续追踪,其间爬上爬下,都不在话下;他还用10年去见证市区一条条街道的变迁,乐此不疲。

当过工人开过相馆 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

  老张说,自己刚学摄影时,是从拍旅游纪念照开始的。“我老婆是厦门人,以前经常要去鼓浪屿拍照,想当时,在海边掏出一台相机可是很拉风的。”

  老张在1981年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相机,花了100元,当时他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6.5元。在那个5毛钱可以吃一天的年代,这算是很奢侈的。为了买相机,他省吃俭用了很久。

  后来,老张所在的工厂效益不好,老张便辞职下海,自己在市区仁风街开了一家照相馆,一干就是16年。2007年9月,老张关店退休,一心玩摄影。

  在老张拍的所有照片中,很大一部分围绕着泉州城市的风光。很多人可能要问,钢筋水泥的城市有什么好拍的?但老张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美在身边,拍好身边事,是一种很好的记录。

  老张很喜欢拍桥,为了拍市区田安大桥,老张前后用了1年多,从大桥打基础开始,到施工、竣工、通车,再到夜景,全程拍了下来。其间,他常常一个人爬到附近工地的高楼上俯拍。市区主要的9座桥,没有哪座逃得过老张的镜头。如今在建的跨海大桥,也成了老张的新目标。

  老张还拍路。“10年前,我从大坪山上拍下丰泽街,当时丰泽街哪里有那么繁华,那时很多空地,几栋银行大楼才刚建起来。还有东海的石头街,还没拆就拍了。”老张用镜头悄悄记录下街道的演变。

品读家乡美 追寻泉州变化的脚步

  老张说,每一次按动快门,都是寄情于镜头中的人与事、情与景。作为老泉州人,对家乡的热爱,让老张的摄影更富有泉州味道。

  他说,泉州本土文化很丰富,在泉州玩摄影,题材很广。近日,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富有特色的“三南”(南建筑、南戏和南少林)出了不少力。这“三南”,也是平时老张情有独钟的元素。像南建筑,老张拍过东西塔、蔡氏古民居、南安眉山乡观山村、西街、聚宝街、威远楼等;南少林,拍过一指禅、水上漂,以及寺中的佛事;而南戏就有高甲、梨园、歌仔戏等。

  老张还说,他喜欢这种用相机与城市对话的感觉,泉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古城泉州越来越有现代城市的气息,他要继续摄影,继续品读家乡美,继续追赶泉州变化的脚步。(本网记者 张帆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地震频发房屋抗震能力引关注 泉州等5市设防7度
下一条:海峡都市报博饼大赛走进湖景花园 开场15分钟出6名状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