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名小吃频遭“山寨” 老字号集体“呼救”

2013-07-05 08:46 来源:东南早报 3
遭遇“山寨”危机的泉州名小吃不只“牛肉俺”一家,肉粽、鸡爪、绿豆饼……这些大家所熟知的泉州本土风味,同样都曾陷身侵权危机,这份投诉书引起了不少泉州名小吃老字号的共鸣。名小吃品牌频频被“山寨”,老字号自救之力微弱,他们共同发出了“呼救”。

一场维权引发集体“呼救”

  类似“牛肉俺”的遭遇在泉州其他名小吃身上也曾发生过,肉粽、鸡爪、绿豆饼……这些大家所熟知的泉州本土风味,都曾遭遇“山寨”危机。

  “端午期间,我们的送货工无意中发现浮桥一家超市在销售假冒我们品牌的粽子。这家店卖了一万多个山寨货,而且仿冒者不可能只向这家超市供货,其他地方卖了多少根本无法计算。”泉州蓝氏钟楼肉粽董事长蓝雄辉说。

  知名的洪濑鸡爪商标,也一直存在纷争。一位不愿具名的鸡爪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其他商家的商标争夺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洪濑作为名小吃鸡爪的产地,商家众多,谁是老字号,谁拥有真正的名小吃之称,消费者难以辨别。

  “现在街上的洪濑鸡爪店很多,我也不知道到底哪家是老品牌,哪家是山寨的。街头很多卤味摊也在销售所谓的‘洪濑鸡爪’。”正在市区美食街购买洪濑鸡爪的市民王先生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能说出的正统名小吃店铺并不多。除了众所周知的一些老店铺外,不少名小吃哪家是正宗,在市民心中已经逐渐模糊。特别年轻一代,对老字号的印象不再鲜明,部分年轻人只知泉州有这些特色风味,却不知真正的老字号在哪里。

  另外,加盟商也是名小吃品牌发展道路上的“双刃剑”。多家名小吃商家告诉记者,一些加盟商在加盟期满后,虽不再续约,却仍打着正统品牌的名号做生意。

商家维权之路漫长

  “知名小吃都是从很小的规模慢慢发展起来的,有一些商家还没有注册商标的意识。一个原本的小生意人要走科学管理的道路,需要经历很多蜕变。一些人还处于学习阶段,没有来得及注册商标。”蓝雄辉是蓝氏钟楼肉粽的管理者,还是泉州风味小吃同业公会副会长,对风味小吃的现状有深刻的认识。

  注册商标以后,名小吃仍难以躲过不良商家的仿冒,无论是“牛头俺”、“蓝氏”,还是“水门国仔”,这些老字号名小吃管理者,同样都提到凭借自身之力维权的艰辛。

  “有时并不是我们不想维权,而是我们的力量太微弱了。无论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高,大部分名小吃品牌的企业规模都不大,从人力、物力都很难有专门的人手去维权,只能是碰上侵权时尽量为自己争取权益。”蓝雄辉说。

  想要有足够的力量维权,名小吃商家必须先壮大自己,比如先从自己的产品入手,产品做得更精致,包装标识更完善,不良商贩就越难仿冒。但是小成本的经营,想要规模化运作,这些名小吃商家颇受资金压力的困扰。单就包装来说,好的真空包装和礼盒以及专门的标识印制,都对产品的产量有要求。大量囤货,对刚刚有意识走上产业化道路的名小吃商家来说并不现实。

  泉州风味小吃同业公会会长、水门国仔面线糊的掌门人谢锡国说,加盟商不再续约以后,单凭自身之力到底应该怎样制止他们的侵权行为,这是让很多名小吃商家苦恼的一个问题。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吴一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福州举行
下一条:泉州16家公务卡改革试点单位 7月1日起实施改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