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中心市区 近2个月38人被狗咬

2013-07-05 07:23 来源:闽南网 0

数据分析
咬人恶犬大多有主小型犬也频频伤人

  根据泉州警方提供的数据,记者随机对38起狗咬人事件进行回访,受访的22人中,呈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有不少老人和小孩被咬伤,年纪最小的是个3岁男孩,有一名5岁孩子和两名7岁孩子也被狗咬伤,还有3个老人走在路上被狗咬伤。

  其次,咬人的恶犬,有10起是狼狗、土狗及不知名的大型犬,另外12起为哈巴狗、狮子狗等小型犬。

  同时,咬人的22只狗中,有17只狗有主人,流浪狗占少数,只有5只。而在17只有主人的咬人恶犬中,只有5只被铁链拴住,其余皆是在路上跑来跑去时,冲出来咬伤人。

  另外,狗咬人事件,大都发生在开放式场所,主要集中在路边、小区和工厂门口。

  警方透露,被狗咬伤的38人中,基本都为脚部和腿部被咬伤,没有严重伤情,均已打防狂犬病疫苗。

管理调查
一次专项整治后免疫率曾接近7成

  泉州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泉州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林振胜说,2004年之前,农业部门是市区养狗的主管部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之后,关于在市内养狗的一系列问题便陷入模糊的状态。

  据介绍,2006年因市区接连发生犬类伤人事件,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加强市区狂犬病防控和犬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把犬类的饲养许可、管理、免疫和狂犬、流浪犬的灭杀等一系列措施结合起来,并拟定了一个专项整治行动,于当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对狂犬、流浪犬进行全面强制捕杀。

  林振胜告诉记者,在当年专项整治行动的影响下,中心市区的家养犬类免疫率,接近7成,中心市区内25000只左右的家养犬,其中17000只左右集中注射了狂犬疫苗。林振胜还记得,当年,为了配合专项行动,该局也制作了大量“泉州市犬类免疫证”,为狗儿提供一个身份证明。只是,随后的几年内,家养犬的免疫率逐年下降。

缺乏强制处罚措施养狗管理模糊不清

  林振胜说,在这个方案中,并未明确提到对于不打狂犬疫苗的强制处罚措施,以致在之后几年来,市区家养狗的免疫工作,只能靠市民自觉,基本上成了一种道德上的约束。

  2009年3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养犬管理的通告》正式实施,又明确规定禁止个人饲养烈性犬,出门遛狗时应当携带《犬类免疫证》,城市主要通道、公共交通等场所都禁止携带犬只出入等。

  林振胜透露,但在养狗管理的核心问题,诸如不打狂犬疫苗该如何处罚、违反其他规定又该如何处罚等强制处罚措施,一直成为争论焦点,最终没有形成明文规定,导致管理上“无人认领”,市区养狗管理从而陷入多年模糊不清的状态。

  浮桥街道办事处欧阳克勤也向记者表示,目前,街道对于养犬的管理工作,主要也是根据这两份文件,对病犬、野犬一经发现随即扑杀,街道方面会联系鲤城区执法局,再由该局联系专业打狗队进行扑杀,至于养狗人要不要给狗打疫苗,街道方面则无强制要求。

防咬提醒
一天只要遛一次狗
就能减少咬人可能

  “天气一热,人容易烦躁,狗也一样。但和人不同,狗无法自己摆脱身上燥热的皮毛,烦躁情绪反应会比人更强烈,因此容易伤人。”泉州一犬类兽医柳医生,分析了犬类在夏季易咬人的一个原因。

  柳医生说,路边蹿出狗来咬人,狗是处于受惊状态,因为相对于高大的人类,狗从自身心理出发,处于一种弱势心理,只要一受刺激,就容易攻击人。

  柳医生也提醒养狗人士,其实,一天只要遛一次狗,就能减少很多咬人的可能,经常遛狗,经常带它见识外面的世界,一方面,可以排解狗的无聊感,同时,也能锻炼狗的心理素质,不容易怕生,攻击性也就会小很多。(本网记者 林莉莉 张凯航 田米 见习记者 彭思思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多个社区“搭车收费” 盖个章得先交120元
下一条:泉州发放服务券 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真正动起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