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今年拨款648万元 1800名老人每月可领300元服务券
政府购买服务券
闽南网7月2日讯 从这个月起,泉州市1800名特困失能老人,将享受特别的上门服务,包括上门做饭、洗衣、理发、维修水电等。每月300元的额度,全部由财政买单。
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区两级财政共拨款648万元,大多以服务券支付费用的方式进行。
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商黎霖说,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在福建省尚属首例。目前,泉州80岁以上老人人口近11万,全市至少有20%以上的空巢老人,政府购买服务显得尤为实用。
“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仍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专业化的中介服务公司也比较欠缺,但服务将会是今后老龄工作的一个方向,满足老人生活的同时,还要提供多样的养老服务。”
——政策解读——
服务对象:无法完成6项活动的老人
特困失能老人,主要指年满60周岁及以上,生活贫困,同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即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等6项活动不能自己完成的老人。
政策规定,只要满足下列其中一项者,即可享受政府购买服务:
1.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生活困难的老年人;
2.持有二代一级残疾人证的60周岁及以上且生活困难的老年人;
3.持有福建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60周岁及以上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4.同时持有二代一级残疾人证和福建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
服务内容:主要提供6种上门服务
受助的特困失能老人每月都能拿到300元面值的服务券,并以此服务券支付服务费用,服务人员再凭借服务券到社区(村)结算兑现服务费用。
服务券使用范围暂定为助餐(上门做饭或送餐)、保洁洗衣、理发、助浴、看病护理、维修水电等。
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商黎霖说,服务券的形式,可让老人自主选择需要的服务。如果发放现金,可能产生老人无法使用或者被其子女拿走的情况。
目前,泉州专业提供老人服务企业较少,商副主任建议,政府可举办培训班培训专业人员,另可扶持、补贴专业公司。
服务方式:依托协会或组织提供服务
据悉,由于城乡差别,目前全市范围开展的政府购买服务大致可分成4种模式。
1.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社区和相关服务企业(如超市、餐馆等)签订协议,由服务企业安排人员上门服务。
2.依托社区(村)老人协会,由老人协会组织服务。
3.依托亲戚或者邻居,形式自由,多在边远山区,原因是农村服务中介少。
4.依托老年人互助组,由相对低龄的老人为较高龄的老人提供服务,如德化县普遍采用该方式。
——鲤城样本——
老人愿望:最想好好洗个澡
“要说最想的,就是好好洗个澡!”家住鲤城区的陈老伯6年前卧床不起后,平时只是擦一擦身子,好好洗个澡是他最迫切的愿望。除了洗澡外,他还想把家里的收音机修一修,听一听广播。
眼下,陈老伯的这个愿望有可能实现了。6月中旬,鲤城区老龄办向符合条件的90位特困失能老人,发放了政府购买服务券,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先发半年,每人到手1800元服务券。
鲤城区老龄办相关责任人介绍,经过多次摸底和公示,除了首批确定的90人外,还有30人候补,实行动态管理。
初期问题:服务券使用流程需规范
由于不同地区服务的模式不同,服务券的使用流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执行初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昨日,两三个社区打电话到鲤城区老龄办,咨询服务券的具体使用方法。
鲤城区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社区要将服务券发放到老人手里,帮助老人预约企业服务并进行记录;企业服务完之后,收取服务券到社区结算,“现在社区的人手紧张,老人又要求陪同服务,确保安全;因为不是现金,需要建台账,程序就麻烦了”。
下一步,工作人员将走进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尽快让受助老人享受到服务。(本网记者 张帆 徐锡思 通讯员 傅惠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