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洛阳昭惠庙挖出39枚中外古铜钱 见证"海丝"交流

2013-04-23 10:32 来源:泉州晚报 0

日本古铜钱与我国古币模样基本一致

汉铜钱反映闽南建筑习俗

据传,昭惠庙始建于唐朝初期,那么为何长石条台阶下会出现早至汉代的“货泉”铜钱呢?

陈瑞统说,从古代至近现代建筑习俗中,会在建地基时撒一些钱币,以起到驱邪镇煞的作用,反映主人祈求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这样一来,如若房子重修或翻建,也能从这些不同时代的钱币找到历史依据。

对此,陈建中认为,这枚汉代铜钱的出现,对于研究汉晋时期泉州钱币的流通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建庙时,这枚铜钱作为一种压石钱的作用被放置在长石条台阶下,说明闽南建筑文化中压石钱习俗在当时已经形成。

日本越南货币见证海丝交流

在这些铜钱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1枚刻有“景盛通宝”的越南铜钱和4枚刻有“宽永通宝”的日本铜钱。

据查,“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它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而“景盛通宝”为越南阮光瓒景盛年间(公元1792年—公元1802年)铸造。

陈建中认为,铜钱在古代最早是在中国铸造,中国发明了钱币的文明,而现在在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的昭惠庙发现了钱币,这说明钱币通过海洋金融贸易传到东南亚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后,他们为了与中国做贸易,便仿着中国来铸造铜钱。从昭惠庙发现的钱币来看,他们铸造的钱币与中国的是一样的,这一点也反映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在海洋金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泉州文管所负责人黄真真认为,昭惠庙处在港口处,不排除来往国内外的商人从外国带来货币,并捐出支持昭惠庙建设。因为从昭惠庙重修碑记可看出民众对昭惠庙建设的支持。

(首位向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的董先生获得话费50元)

千年古庙曾是

造桥指挥部

昭惠庙文物管理委员会介绍,昭惠庙位于洛阳桥桥头,始建于唐朝初期,原名“镇海庵”。北宋皇祐年间,泉郡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阳桥时,扩庵为会所。

“蔡襄主持督建洛阳桥期间,镇海庵还是‘造桥指挥部’呢!”专家称,是先有昭惠庙,再有洛阳桥。

据介绍,庙坐北朝南,占地400平方米,东西宽17米、南北进深21米,由山门、过亭、大殿组成。庙额“昭惠庙”三字为清光绪年间状元吴鲁墨宝。庙内外尚存9方碑记石刻,对研究洛阳古桥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2002年,泉州市政府把其列为“海丝世遗”的考察点之一。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考察组总协调员迪安博士和世界古遗迹研究会理事长等均到过昭惠庙参观考察。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25岁男子酒后恶搞 发布虚假H7N9病情附照片
下一条:首届“刺桐红”杯泉州摄影大赛 本周日府文庙颁奖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