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出海!当泉州非遗遇上现代科技……
4月27日是本届广交会第二期的最后一天,展客双方也在抓紧最后的时间进行合作对接。
在本届广交会的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展区,中国陶瓷企业推出了众多新款,当传统手艺“遇见”现代科技,全新升级的陶瓷产品成为海外客商争相“买买买”的目标产品。
传统手艺“遇见”现代科技 陶瓷产品“破圈”出海
走进陶瓷展区,这里有不少外国客商蹲坐在地上紧张地选购着,能感受到他们“买买买”的热情。
这套“染韵生花”系列吸引了大量客商前来关注。当千年窑火与非遗扎染技艺相结合,生产出的花瓶、茶具、餐具,能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也更好地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参展商 郑苏华:这次参加广交会,我们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中国的元素,例如非遗扎染、刺绣、故宫系列。这些产品深受欧洲客户欢迎,不少客户当场就下了单。我们希望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也让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当制陶技艺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又为陶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台3D陶瓷打印机,能够将很多人工无法制作的陶瓷产品生产出来,只需要将预设的程序输入进去,它将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完成制作,生产出镂空陶瓷花瓶只需要37分钟。不再需要制作模具等复杂的方式,缩短了制作周期。
参展商 杨德安:我们希望通过广交会这个大平台,与全世界的各个厂商、客商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将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与创新的陶瓷3D打印技术相结合,拓宽我们的海外市场。
在陶瓷展区,一件件精美的陶瓷产品如同时光的信使,一头连着千年薪火相传的传统手艺,一头连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乘着广交会这趟通往全球的贸易快车,中国陶文化正跨越山海,成为国际舞台上亮丽的文化名片。
广交会陶瓷受关注 数字化赋能设计生产
在本届广交会上,福建泉州德化陶瓷企业带来的陶瓷产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涵盖工艺瓷、高端日用瓷等大量陶瓷精品。德化陶瓷是怎么生产的?一起去福建泉州看看↓↓↓
在德化一家陶瓷企业的生活馆,许多可爱的陶瓷产品都去到了今年的广交会。这些陶瓷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一起去一探究竟。
来到设计中心,每一件陶瓷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好几道工序,首先由设计师在电脑上设计出他想要的样子。
某陶瓷企业负责人 郑衍彬:我们能够提供灵活的定制服务,通过这些快速打样,3D建模的形式,让客户还有设计师的理念,能够快速转化成为产品的原型。
这台机器是自动化陶瓷产品生产线,从第一道工序注浆,到最后一道工序脱坯,流程下来,大概需要一两个小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德化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 赖诗坛:通过产业的数字化,引领我们企业提高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全县95%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都有使用数字化的应用场景,推动了德化的陶瓷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