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昨日记者获悉,《泉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提出到2025年,粮食储备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含),实现粮食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建设粮食物流节点3个,应急保障中心达到3个,分别为闽南综合应急保障中心、泉港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泉州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应急加工能力达到220万吨/年,粮食和物资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实施“七大工程”建3个应急保障中心
端好饭碗,一向是民生大事。规划提出,要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到2025年实现粮食储备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含)。
其中,“七大工程”,包括应急保障工程、生态粮库工程、高效物流工程、物资保障工程、优质粮食工程、科技兴粮工程、信息化工程,以建设稳定安全的收储供应体系、绿色智能的仓储物流体系、现代特色的粮食产业体系、高效协同的物资储备体系、互通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粮食储备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含),新增粮食标准化仓容达到4.5万吨;实现粮食工业总产值19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粮食企业达到7个,建设粮食物流节点3个,包括肖厝港、石湖港、围头港;应急保障中心达到3个,分别为闽南综合应急保障中心、泉港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泉州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应急加工能力达到220万吨/年,粮食和物资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建重点项目确保粮食安全
根据规划,泉州将在闽南综合应急保障中心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在泉州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新建低温成品粮仓、大米加工生产线等,同时进一步完善石狮、惠安、晋江、南安、安溪等地县级应急能力建设。
同时,依托泉港区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着力打造泉州粮食物流节点,新建物流中转设施、高效物流作业系统等物流设施设备,打造集仓储物流、加工、贸易、质检、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产业)园区。
规划还提出,要推进科技兴粮工程,推广高标准仓房、绿色生态储粮技术、节能环保高效进出仓设施,全面提升地区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其中,要依托泉州市粮油质量监测站,联合当地科研机构,搭建泉州地区粮油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加快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凝聚泉州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内生动力”,引领泉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全面发展。(海都记者 徐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