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四部门联合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资金

福建日报   2021-08-17 09:18

  16日,泉州市教育局、中国人民银行泉州中心支行、泉州银保监分局、泉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泉州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暂行规定》的通知。

  通知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开设唯一学费专用账户、使用规范合同、规范收费退费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对于备受关注的资金安全,通知提出根据实际实行“最低余额+大额动账预警”或“最低余额+分阶段资金解付”资金监管模式。

  通知明确,泉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应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家银行,开立唯一的学费专用账户;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应直接缴入学费专用账户,若以现金收取的,应于3个工作日内归集至学费专用账户。还有,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应全部使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校外培训机构应同时在办学场所的显著位置提前对收费项目、标准以及收退费规定、学费专用账户、培训合同示范文本、投诉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并严格按照所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严格执行“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的收费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在与学生签订培训合同时,要明确告知退费规定;当学生向校外培训机构申请退费或部分退费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培训合同的退费约定立即启动退费程序,及时完成退费,不予退还的费用应书面说明理由。

  另外还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与开立学费专用账户的银行签署协议,协议应当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按照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约定校外培训机构对学费专用账户的资金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可结合本地实际和机构运营情况,采取“最低余额+大额动账预警”或“最低余额+分阶段资金解付”资金监管模式。

  校外培训机构学费专用账户内应留存最低余额,最低余额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1月底前完成;最低余额按照以下标准执行:新设立的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当年最低余额按照注册资金的10%;设立一年以上的校外培训机构,最低余额应为上一会计年度学费总额的5%。

  采取“分阶段资金解付”资金监管模式的,一个收费周期3个月,按保证金10%、第一个月30%、第二个月30%、第三个月30%进行资金解付。

  校外培训机构学费专用账户支出数额较大的,应视为大额资金异动,数额较大的标准是:设立不足一年的校外培训机构当日累计支出资金超过30万元或一周累计支出资金超过50万元的;设立一年以上的校外培训机构当日累计支出资金超过100万元或一周累计支出资金超过200万元的。

  校外培训机构因办学需要使用大额资金的,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说明,明确用款计划、期限以及额度等。

  开户银行监测到校外培训机构出现最低余额不足,或者大额资金异动情形时,应当向校外培训机构预警,并在2个工作日内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向教育主管部门通报。教育主管部门接到校外培训机构报告或开户银行通报后,应根据管理职责,开展专项调查和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做好风险防控。对经评估认定为存在办学资金不足甚至无法继续办学风险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列入风险警示名单,及时对外发布警示信息。

  通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向开户银行提供审计报告,开户银行以此判断校外培训机构应留存的最低余额。

  “此举是为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据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定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指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包括各类外语语言类机构。 (记者 王敏霞)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泉州永春:按下建设“加速键” 打造产业
  • 破解企业难题 永春推动“知产”向“资产”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