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生证何以“难产”? 婚育证明最难开
案例
户口迁走怕担责
开具证明不顺利
市民王女士,今年8月终于拿到准生证。为了这一张薄薄的纸,她跑了整整两个月。王女士原先在福州工作,户口也在福州。今年年初,她在泉州买房后,户口就迁到泉州。刚一迁下来,所在丰泽区泉秀街道灯星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找上门来,好心提醒她赶紧去办准生证,“时间拖久了,福州那边就不好找人开证明了”。
王女士这才知道,虽然自己把户口迁来泉州,但还得回原来的户籍所在地开具证明,证明那段时间自己没生育,泉州才能给办准生证。为此,王女士多次找福州的相关社区、街道,要求开具相应的证明,但因为所有关系都已经从福州转出,一些工作人员推诿责任,证明开得并不顺利,前后折腾了2个月。
王女士由此感慨,比起那些外来务工人口,自己的流动性还比较单纯,办个准生证已经这么麻烦。那对于那些经常多地流动的外来务工人口而言,办证不知道还要多跑多少个部门。
【说法】
省内计生已联网
可内部互通信息
1997年,泉州市就成立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负责跨县以上流动人口的业务指导、对乡镇(街道)计生办培训、督促检查等。
泉州市流管站负责人说,目前省内计生内部网已经联网,因而对于市民而言,办理起来将更加方便。对于在省内的跨县流动人口,只要在现居地办理申请后,材料齐全的,现居住地计生部门,将在7个工作日内向户籍所在地核实婚育情况,户籍地需在15个工作日内向现居住地反馈。核查无误的,现居住地应即时办理准生证;情况有误、不予办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同时,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现居住地还将向户籍地通报办理结果。
案例户籍地、常住地、老家相互推诿
鲤城常住人口李女士,办准生证的情况也并没有比流动人口王女士好多少。今年3月,李女士在常住地开元街道新春社区,办好了她的初婚未生育证明。可就在办理丈夫的婚育证明时,难题来了。
李女士的丈夫是石狮人,户口在鲤城区开元街道东北社区,因工作原因,丈夫并不在该社区常住。因此,办理证明时,东北社区就让丈夫到常住地办理。但常住地以其户口不在此地为由,也不予办理。最后,东北社区提出,让丈夫回石狮老家办理。
尴尬的是,丈夫的户口已经从石狮老家迁出十多年,老家也无法办理。无奈之下,办证的事只能搁置下来。直到今年4月,社区计生工作人员为了让李女士进行“两检”,才同意为其“破格办理”。
【说法】
人户分离情况
新政突出承诺制
据了解,此次国家计生委的新规提出,对于无法证明婚育状况、信息核实确实存在困难等特殊情况,应根据当事人的承诺,办理生育服务证。
记者了解到,根据此前省里便民办理准生证办法,因人户分离,无法掌握当事人的生育情况或者掌握不全面的,在查验身份证、户口簿和结婚证等有效证件基础上,由夫妻双方书面承诺婚育事实后,经与全员人口信息服务管理系统(PIS)进行核实登记后,可以直接办理生育服务证。
泉州市流管站该负责人说,上述行为减弱了行政手段,体现了诚信计生和人性化服务,也将使得今后办理手续时更加便捷。
案例各省政策不同计生不好对接
吴女士和丈夫都是外省的,结婚后,吴女士在泉州工作,户口也落在泉州,丈夫还在湖北工作。吴女士是回丈夫户籍地办理的准生证。
参考吴女士的情况,同事小张也回陕西老家生了孩子,陕西那边生育第一孩时,不需要办理准生证。但令小张没想到的是,回来以后,在计生证明对接上,出了麻烦,泉州所在社区要求提供准生证等证明,才能给予计生管理。最后,小张还是凭借“熟人”才搞定一切。
【说法】
跨省办理繁琐
大多回老家办
昨天,从事计生工作的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流动人口跨省办理准生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条例提出,男女双方均需办理婚育证明材料,但因人口流动,户籍地计生管理有空白,而出现户籍地不愿出具证明的情况时有存在。而因各省计生政策不一,计生部门也难以协调。
该人士同时指出,正因为婚育证明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办理,许多外地人回家登记结婚时,就一并将准生证办理了,对其而言更加方便快捷。
□相关链接
早在2009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泉州的流动育龄夫妻双方,只要证件齐全就可以在居住地乡镇(街道)办理第一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即准生证)。
2012年8月,福建省下发实施《福建省便民办理准生证办法(试行)》,提出8条便民服务举措,已包括首问责任制。《办法》提出,夫妻双方户籍在本省的,可向任何一方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提出申请。首先收到当事人申请的人口计生部门,必须接待、受理,并将办理情况通报另一方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夫妻一方为本省居民,原则由女方户籍所在地办理生育服务证;女方户籍地在外省,在本省男方户籍地常住的,经女方户籍地出具婚育情况证明,可以在我省发证。(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见习记者 陈斯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