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冯梦龙 弘扬儒商文化”主题讲座走进泉州企业界
闽南网8月22日讯 8月16日,一场以“发现冯梦龙 弘扬儒商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在泉州举行。受福建省中小企业互助商会邀请,冯梦龙研究专家、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任王凌做主题讲演。
“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章。”王凌说,这句话用来形容明末廉吏冯梦龙最恰当不过。60岁的冯梦龙,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福建省寿宁县,当了四年知县,励精图治,有效作为,展现了“清廉、公正、爱民”的形象,并留下所撰长达五万字的极具自传体笔记的《寿宁待志》。这本书以朴素的记实手法,写出了他在寿宁的作为,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和正直改革家的操守,思想境界之高,令人扼腕赞叹,堪称中国优秀廉政文化的活教材。
“该管的管,不需要他管的也管。”王凌用富有鲜明个性的语句来评价冯梦龙宦寿期间的政绩。不需要他管的,如禁溺女婴令、破除迷信,这些在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社会陋习恶俗,地方官员不管并非不为,也不会被追责,但冯梦龙不但管,还管得卓有成效,禁溺女婴令挽救了多少条鲜活的生命。“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忤逆。”这样的有力质问,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冯梦龙提出的“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理念,也成为今日寿宁倾力打造的又一张冯梦龙文化宣传的亮丽名片。当天,与讲座同步举行的还有向泉州寿宁籍乡贤进行《法脉:冯梦龙无讼文化的“两创”实践》一书首发赠送仪式。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的人物杜十娘广为人知。
王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从事冯梦龙文化的研究工作,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有关冯梦龙文化的研究有5次重大的发现,其中4次与王凌有关,是“冯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1982年寿宁县首次从日本上野图书馆引进举世孤本《寿宁待志》,交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985年在宁德寿宁举办首次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提出“冯梦龙研究要有一个大突破”,论证“冯梦龙及其《三言》为文学史增添了什么新东西”,充分展示冯梦龙作品的历史价值。
2014年在寿宁举办全国性的“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首次从廉政文化角度研究冯梦龙并展示其新价值。
2016年在福州举办全国性的“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发现冯梦龙宦寿司法实践及法制文化理念的当代价值,肯定福建学术界的冯梦龙研究始终领跑全国,提出深入开展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
2017年6月福建出台《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首次把冯梦龙列入最重要的福建六大历史名人之一(朱熹、冯梦龙、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
当天的讲座,王凌还诠释了儒商的定义。儒商倡导商人取之有道,而冯梦龙3000多万字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篇幅表现了儒商文化的思想。王凌着重谈到,冯梦龙在文学史上的最重要贡献,是第一次把过去不为人们重视的中小商人、手工业者作为正面人物写入文学作品,塑造了中国历史最早的“儒商”形象;他对中国(包括福建)古代海洋文化也有诸多发现和挖掘,对当前开展海丝文化研究也有启示。
王凌说,冯梦龙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其研究从通俗文艺领域,已延伸到廉政文化、法治文化等领域,对传继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未来,研究会还将围绕1316研究工程、冯梦龙影视纪录片、遗址遗迹工程等方向深化挖掘和弘扬冯梦龙文化。
当天,福建省统计局原党组书记、原局长龚守栋在讲座开始前致辞,他希望企业家在传承和弘扬冯梦龙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曾波 供稿)